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纸业印艺企业数据搜索展会社区 服务
 
 

速生丰产林发展与银行信贷政策投向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产业分析局 陈卉
 

  经国务院批准,林业工程进行系统整合后,2001年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了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将对我国今后的木材消耗及产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重点突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精神,国家计委会同国家林业局在《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r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正在编制《全国造纸原料林基地规划》,规划内项目有望得到国家资金、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并将采用适宜的采伐管理办法和收费政策。这“六大工程和一个通知”标志着我国建立健全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林业分类经营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即将出台。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我们撰写了这份速生丰产林专题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森林资源状况、木材市场供求趋势及速生丰产林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等问题的分析,探讨开发银行在新形势下扶持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整体思路,提出开发银行的信贷政策建议。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据我国最新的第5次(1994~199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5894万公顷,居世界第5位,森林覆盖率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7位,单位面积蓄积83.86立方米/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0696.5万公顷,占现有林地的70%,天然林蓄积量90.7亿立方米,占森林蓄积量的90%。总体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中以天然林为主,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偏低。我国森林资源表现出如下特点:

1.1我国森林资源绝对量大,但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属于森林资源贫乏国家

  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为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是世界人均0.6公顷的21.3%;人均森林蓄积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72立方米的12.6%。

1.2森林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林龄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不足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线以东的东部地区,面积占全部森林面积的84%,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灾害频繁。全国防护林面积仅占13.9%,难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森林资源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幼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71%,蓄积量占41%,第四、五次两次清查间隔期内采伐中、幼林的面积占林分总采伐面积的78.5%,采伐蓄积占总采伐蓄积的57.7%。这种林龄结构一方面抚育投入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可采资源不足,大径材匮乏局面将长期存在,超计划采伐短期内屡禁不止。

1.3林业用地总量相对不足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确定,到205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目前,全国林业用地仅占国土总面积的27.42%。由于林业用地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因此,在现有林业用地的基础上,要实现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的目标是不可能的。退耕还林、加大人工林建设力度是保证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的必要手段。

1.4林业用地利用率不高,森林生产力低

  一方面我国林业用地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更主要矛盾是林业用地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都有所增长,但蓄积量的增长率远低于面积的增长率。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由1993年的70.81立方米/公顷下降到1998年的70.38立方米/公顷,现有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其中人工用材林面积2415万公顷,每公顷平均蓄积仅为34.76立方米,平均年生长量也不足4.16立方米,远低于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年生长量只有巴西、新西兰、印尼的15%~20%。可见,多年来我国林业发展比较注重扩大面积,但对增加林木生长量重视不够,尚未由粗放转向集约发展。

2、我国木材市场供需状况

2.1我国木材消费需求现状

2.1.1木材消耗总量分析

  据测算,我国商品材消费量在1.4亿立方米左右,消费量中,国产材约9200万立方米,占64%,进口林产品5000万立方米(折合量),占36%。

  1993~1999年国内商品材总消耗量稳定增长,其中国内计划内商品材产量逐年减少,1998年以前超计划采伐量增加较快,1999年后有所下降,两项之和国内总供给能力呈下降趋势,进口木材制品缓慢增长,进口纸浆及纸制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0.7%。综合分析,国内木材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国内商品材供应呈下降趋势,而进口量逐年上升,特别是纸浆及纸制品的进口量成倍增加,进口成为满足木材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内林产品进口依存度高达40%以上,不仅加大了用汇压力,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林产工业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据研究预测,2005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材的需求量为2.3亿~2.4亿立方米(其中浆纸材、人造板材及大径级材的需求量约为1.7亿立方米),缺口达6000万~7000万立方米,2015年缺口可增加到1.4亿~1.5亿立方米,林产工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1.2木材消费结构分析

  林业属于基础产业,行业关联度大,木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及装饰业、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三个行业。房地产业、建筑装饰业、家具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锯材、人造板等林产品的需求增长;新闻出版印刷业、包装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纸浆、纸及纸板需求量的增长。据行业统计,1993~1997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年均增长20%左右,纸及纸板消费量年均增长11.1%。

    木材消费量大的主要集中在建筑及装饰业、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三个行业,重点分析这三个行业,就可以了解我国木材消费需求增长的总体趋势。

  ——建筑装饰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房地产开发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建筑装饰业开始兴起,带动了对建筑装饰用木材需求。根据中国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统计,“九五”期间我国每年的基本建设竣工量约为12亿平方米,是全欧洲一年建设竣工量的6倍,其中,城镇住宅建设约有5亿平方米。据统计,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6平方米,全国住宅装饰总产值为1200亿元,自1990年以来年均增长45%,相当于全国城镇住宅年投资总额的30%,其中约50%用于各类木材林产品的消耗,耗用木材约1000万立方米。根据有关专家预测,住宅装饰装修在今后2~3年内将达到2000亿~3000亿元,即相当于住宅投资总额的50%左右。此外,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得存量公房住宅装饰总量有望赶上并超过新建住宅的装饰,住宅装饰装修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造纸业原料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木浆需求增长较快

  2000年国内纸及纸板产量为3500万吨,木浆比重约为18%,消耗木材2300万立方米,其中国产木浆只占6%~7%,消耗国内木材900万立方米,约占国内商品材消耗的6%。据行业部门规划,2005年纸及纸板消费量将达到4600万~4800万吨,木浆比例将提高到22%,消耗木材3800万立方米,其中若国产木浆比重提高到15%,需消耗木材2600万立方米。预计“十五”期间造纸材耗用量年均增长23%,纸浆工业原料林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家具工业发展对木材消耗增长较快

  1995~1999年家具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6%,1999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据有关部门统计,木质家具占总量的50%左右。预计“十五”期间我国的城镇住宅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家具产量的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2005年家具用材需求量将达到2100万立方米。

2.2供给能力现状

  根据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1994~1998年全国年均实际采伐消耗森林资源3.4亿立方米,其中商品材消耗1.4亿立方米,约合出材量9200万立方米,比国家林业局公布的1994~1998年年均商品材产量高出3300万立方米,这部分主要是超限额采伐和乱砍滥伐流入市场的。

  从图1可以看出,1995年后国内计划内商品材产量、采伐量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试点工程,减少采伐计划,同时加大了禁止乱砍滥伐的执法力度,1994~1998年平均每年超限额及乱砍滥伐流入市场的数量在3300万立方米左右,占国内商品材产量的30%左右。总体来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减少对中、幼林的超计划采伐势在必行,国内商品材供给能力下降,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对进口木材及制成品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

2.3主要林产品进口情况

  2000年主要林产品进口金额达到99.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纸品用汇达66.41亿美元,占全部林产品进口额的67%,木材制品用汇32.65亿美元,占33%。

  我国林产品进口金额在全国主要产品排序已由1996年的第3位跃居到1999年的进口商品之首,超过石油和钢材(机械及运输设备除外)。1996~1999年,我国林产品进口金额年均增长18%,占全部商品进口金额的比重由1996年的3.8%提高到1999年的4.8%,特别是纸产品和木材制品的进口增长势头很猛。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的国际地位也迅速提高,据FAO统计,中国林产品进口额占全球林产品总进口额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4.2%增长到1997年的8.6%,中国的林产品进口总额世界排名亦由1991年的第7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已成为林产品进口大国。

2.4国内木材供求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4.1保护环境与经济高速发展使得木材政策矛盾加剧,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市场后续资源供给能力不足

  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政策一直以“木材生产”为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严重。进入90年代后,森林的多功能性日益受到政府重视,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进入“恢复”阶段。但国民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十五”期间GDP增长保持7%左右。一方面迫于环境压力增大,国家必须限制森林资源采伐,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不断增加对林产品的需求,木材生产对资源需求增大。如何既作到保护资源,又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满足社会需求,使得我国的木材政策矛盾加剧。

  扩大进口短期内可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目前我国林产品进口额已经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6%,成为世界第三大林产品进口国。国际市场木材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已相继限制原木的出口,过分依赖进口势必造成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后续资源供给能力不足。

2.4.2林业发展“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原料林基地建设和现代化林业产业发展两头滞后

  林业的“分类经营”是林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意义在于“管死一块,搞活一块”,保护与发展并举。对现有天然林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实行严格的采伐限额管理,并课以重税,减少资源消耗量,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保护作用;对于商品林,要提高其商品化程度,实行采伐指标计划单列,实行“谁造林、谁所有”,鼓励私人投资造林,同时对人工用材林实行“轻税赋”政策,降低商品林经营者的经营成本,逐步走上营林——发展木材工业——再投入营林的良性循环轨道。目前“分类经营”的各项配套政策尚未具体落实,人工林与天然林采伐权管理与税费实行统一的限制政策,制约了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影响了对林业产业的投资。“分类经营”的难点在于林业资源管理牵涉面广、影响力大,政策一下放开后短期内容易引起资源管理混乱,比较适宜先做试点,再逐步推开。近期看,发展公司林是一个比较简便可行的路子。以现有龙头企业或林业基地为基础,试点发展公司林,对试点企业或地区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如:实行采伐指标计划单列,并减免一道农林特产税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国家注入一部分资本金,政策性银行配套贷款及财政贴息等。

2.4.3长期以来对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认识不足,林业产业的发展尚未制定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滞后,急需政府通过政策、经济、市场等间接手段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林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产业链长、政策性强,需要国家制定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通过扶持整个工业群体的技术进步来促进林业的发展。据了解,国家已批准国家林业局恢复产业管理机构,行使行业产业管理职能,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逐步解决林业产业发展遇到的资源管理难度大、资源恢复慢、税费负担重、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林业产业还相当落后,其核心是可利用资源不足,建设现代化的林业产业必须从工业原料林抓起,急需政府通过政策、经济、市场等各种间接手段加以扶持。林业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天然林保护与商品林快速发展齐头并举。

2.4.4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现有林业森工企业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

3、我国速生丰产林发展的必要性及趋势分析

3.1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必要性

3.1.1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需要

  根据国务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内将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相应调减商品材产量1990.5万立方米,占1999年商品材产量的24%。据行业部门研究预测,我国到2005年的生产建设用材需求为2.3亿~2.4亿立方米,2015年为3.3亿~3.4亿立方米;从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状况来看,到2005年生产用材供应量为1.69亿立方米,缺口达6000万~7000万立方米,2015年缺口扩大到1.4亿~1.5亿立方米。

  我国的用材林蓄积量90%是天然林,因此,不改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必然会加大对天然林的采伐,增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难度。换角度而言,市场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关键是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木材有效供给能力。因此,为了给天然林保护工程创造条件,使天保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又满足林业产业发展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利用较短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生产力,是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新西兰、巴西、智利等国家通过20~30年努力,现已基本实现了木材自给,国内工业用材60%以上来自于人工林,并且大量出口,成为重点创汇行业。

3.1.2是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逐步扩大以产顶进比例和减轻用汇压力的需要

  我国发展人工林的指导思想,要逐步从过去注意面积扩大、不求质量提高的外延式粗放经营转到重视提高林分质量、林地产出效益为主的内涵式集约经营。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加大人工林抚育,可以充分挖掘国内林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国外产品的不断涌入说明国内市场空间巨大,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可以带动造纸业、新闻出版印刷业、包装工业、设备制造业、化工原料等整个工业群体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以产顶进比例和缓解进口用汇压力。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以适宜的土地、适量的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和管理实现原料基地的建设,发展现代化林业产业满足国内各类林产品的需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1.3速生林较传统林有较好的经济性,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需要

  传统林业的特点是投入低,生长周期长,生长量低,生态效益外溢,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利润率低。速生林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投入大,轮伐期短,木材生长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高投入的速生松比传统种植的松树年生长量增长1.5倍,计算期内收益净现值提高约8倍;速生桉比传统桉树的年生长量提高1.5倍,净现值增加1倍。可见,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林可以提高木材生产量,满足日益扩大的木材需求,同时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1.4是调整农村种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已基本走出短缺经济的阶段,大部分农产品处于总量过剩、结构矛盾突出的调整阶段。而唯有林业日益陷入更深的短缺状况,发展空间很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以纸业为例,新建20万吨纸厂需投资20亿元,配套建设20万吨浆厂需投资30亿元,同时配套建设7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带动林业投资3.5亿元,因此,新建20万吨纸厂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我国每年纸和纸板产量净增长100万吨左右,加上现有3000万吨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投入,以及流动资金需求,林产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其中退耕还林改造低产田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营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约造林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湖南意杨林地每年可给农民带来1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随着国家对商品林经营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工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民营林积极性增加,速生丰产林建设将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强有力的手段。

3.2我国速丰林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规模现状

  截止到1997年,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累计保存面积约533.3万公顷,占全国用材林面积的5.3%,仅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1.4%,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高标准速生丰产林270万公顷。可以看出,我国速丰林基地建设的比例较低,今后应逐步加大对现有人工林的投入,以较小的面积实现较高的收益,集中资金和技术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

3.2.2速生丰产林建设的有利条件

  根据专家测算,我国400毫米等雨线以东的18个省、区,从南至北,都具备发展速丰林的水、热条件,适宜新造速丰林的土地面积约700万~800万公顷,同时,能改造和培育成为速丰林的现有林面积约750万公顷,合计约1400万~1500万公顷。

  从“六五”开始,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对速生丰产林建设的20多个重要树种的良种选育和丰产技术进行攻关研究,研究的南方树种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云南松、桉树、相思、西南桦、福建柏等;北方树种有落叶松、红松、杨树、白桦、水曲柳、椴树等。目前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和新品种的培育;国外树种的引种试验;丰产栽培技术和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九五”期间,围绕着改良木材材性、缩短轮伐期、提高经济效益等定向培育目标,形成了以培育纸浆材、单板类人造板材与建筑材为目标的相关树种的高产、优质、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很多新品种、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大面积推广。

3.2.3速丰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速生丰产林经历了起步、发展、停顿等阶段,目前速丰林的建设速度低于80年代的情况,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重视。

  ●定向培育不明确,培育与加工利用脱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工林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我国现有速生丰产林面积中,80%为针叶材,20%为阔叶材,阔叶材供给能力不足。我国目前针叶材在建筑用材方面,作为梁、柱等结构用材日趋减少,门、窗用材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钢、铝、塑料等其他用材所取代;而室内装饰和家具用阔叶材需求量不断扩大。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是我国速丰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其中部省联营投资5458万元,营造速丰林基地7.28万公顷;世界银行援助的“国家造林项目”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共投资8.91亿美元,营造速丰林基地210万公顷。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都存在一定的供需脱节问题,如湖南营造了大面积的速生丰产杉木林,只能满足建筑用材需求,而市场所需为低价纸浆材和阔叶材。由于没有与下游加工业相结合,培育目标不明确,导致有林无价,影响了农民的营林积极性;而该省的全国520户重点企业湖南岳阳纸业集团公司造纸用松木材和杨木材原料供应紧缺,当地市场供不应求,需到邻省采购。国内外经验教训都表明,只有按照培育与加工相结合的模式,走企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有效避免这一弊端,既保证加工企业低成本的稳定的原料供给,又保证营林有收益,形成贸工林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科技含量低,林分质量低、稳定性差。我国林木良种使用率仅为20%,经营粗放,致使生长量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全国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仅有34.26立方米/公顷,用材林年均生长量仅3立方米/公顷,与林业发达国家5~7立方米/公顷差距较大。以短周期的桉树为例,巴西桉树造纸林年生长量可达42~70立方米/公顷,我国速生桉树年生长量平均为10~12立方米/公顷,是巴西的30%。新西兰辐射松纸浆林年生长量17~30立方米/公顷,我国福建马尾松年生长量10立方米/公顷,是新西兰的33%~60%。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用材林发展主要靠林业贴息贷款,但林业贴息贷款占总规模的比例已由1988年的42%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林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1.8%下降到1999年的1.1%,林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

  ●税费负担重。据调查统计分析,我国木材税费达20多项,占一次销售价的50%以上,见图5。征收部门有三类:一是国家税收,包括农林特产税、增值税、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二是林业部门征收的规费,主要有育林基金、维简费、林区建设保护费、检疫费、检尺费、木材出省资源补偿费等;三是地方附加费,主要是县、乡统筹、村提留、乡木材代销费、工商交易费、水利建设资金及各种集资、摊派费等。木材税费负担过重一方面是各地方加重农民负担所致,另一方面将完整的林业产业过程人为的割裂,划分为营林、森工、流通销售三大过程,使税收计征环节改变,征税范围扩大,造成多税并列,重复收税,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使木材经营者收益减少,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企业、林农营林的积极性。全国大部分地区木材税费占第一次收购价的50%以上,福建地区高达60%~70%,大大降低了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3.3“十五”期间对商品材关系密切的林业重点工程及国家即将出台的有关政策

3.3.1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12月,国家林业局经过两年试点后,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投资96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84亿元,地方配套17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00年至2010年。工程实施的两大目标为:一是使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6113万公顷(合9.17亿亩)森林得到切实保护,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新增森林面积867万公顷(合1.3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7.52%提高到21.24%。二是使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调减木材产量751.5万立方米,使1亿公顷(合14.9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天然林保护工程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林区工人重新就业问题,二是国内商品材供应量减少,如何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3.3.2速生丰产林工程

  工程计划投资718亿元(其中国家注入资本金144亿元,占20%;银行贴息贷款502亿元,占70%;其它72亿元,占10%),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1333万公顷,工程建设期为2001~2015年。工程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南北方速生丰产林绿色产业带建设,每年可提供木材13337万立方米,满足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

  “十五”期间实施一期工程,以南方为重点的工业原料林产业带,按区域分为粤桂琼闽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地区四大区域,重点建设项目28个,建设规模173万公顷。其中,浆纸材原料林基地15个,建设规模127万公顷;人造板材原料林基地9个项目,建设规模20万公顷;大径级材原料林基地4个项目,建设规模26万公顷。

3.3.3建设纸浆工业原料林基地的有关政策

  2001年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一些相关政策:①国家适当安排一部分专项投资,支持造纸林基地建设。并适当增加财政贴息比重。②制浆造纸企业按消耗每立方米木材提取10元以上,一般不超过20元的造纸林基地建设资金,并将提取的资金计入制浆造纸产品成本。③造纸林基地木材生产计划实行计划单列。④育林基金(12%)自提自用。⑤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减征收购环节的农林特产税(8.8%)。

  纸浆工业原料林规划是《速生丰产林工程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是有关配套政策相继落实的突破口。若相关政策能落实到位,经营速生丰产林的收益将大大提高,我国林业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3.4我国速生丰产林发展总体趋势的政策分析

3.4.1资源管理政策分析

  国家林业局已明确提出“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的林业经营方针,对天然林实施严格的采伐限额管理;对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实行计划单列,企业可以根据基地建设出材情况,提出用材需求调整采伐计划。采伐计划单列政策的出台,增加了企业林木资产管理的自主权,企业为了维持均衡生产,生产链内在要求按永续利用原则经营和采伐森林,从内在机制上克服超计划采伐的弊端。工业原料林基地采伐指标计划单列突破了商品林快速发展的资源管理政策限制,速生林建设将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据统计,粤、桂、琼3省现有人工用材林502万公顷,蓄积量1.45亿立方米,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削片出口日本、韩国,目前广东省湛江市正在筹建50万吨大型现代化浆厂,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国内不少大型造纸集团公司如湖南岳阳纸业集团公司、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在加快林纸一体化的发展。

3.4.2农村税费改革的利益趋动分析

  多年来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外商等各类利益主体都不愿意营林的关键原因就是收益水平太低。据调查,在福建1立方米松原木的售价为434元,一次收购价为236元,扣除各项税费后,农民的收入只有88元,扣除种苗及劳动力成本等,造林者几乎无利可图。

  2000年,国家开始在安徽省实行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试点,减轻农民负担,减少收购环节一道8.8%的农林特产税及各类不合理收费,农民负担明显降低。以岳阳纸业集团基地林为例,1立方米木材可降低税率约35%,可降低税费成本74元。收益增加,农民营林积极性提高,企业营造原料林基地的热情高涨,这也是各地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的根本动力之一。总体来看,随着财政资金实力的增强,国家会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来逐步减轻农民负担,由于林业基地建设至少5年一个轮伐期,正是看到了这个政策的逐步落实,利益趋动机制促进各利益主体投资造林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综上所述,“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后,速生林建设将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工业原料林基地采伐指标计划单列、谁造林谁所有明确产权关系将从政策上推动公司林的发展,同时减免一道农林特产税及各类不合理税费、育林基金自提自用并计入加工成本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已经提高了企业的造林积极性,高投入高产出定向培育的速生丰产林发展空间良好。

4、速生丰产林贷款的信贷风险分析

4.1一般效益的比较分析

  据了解,速生丰产林的内部收益率通常在10%左右,人工林成功的国家如新西兰,商品林经营内部收益率可达13%~14%。新西兰UBS基金和美国惠好公司认为在新西兰投资林业属于较高收益、低风险的行业。我国以出口商品木片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如广东湛江雷州林业局、海南省林业总公司木材经营的内部收益率为10%左右。随着我国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配套政策的相继落实,我国投资林业的内部收益率也会有所提高。

4.2信用结构分析

4.2.1借款人信用结构

  目前银行贷款项目的法人性质主要有三种:一类是国有独资公司,一类是境内上市公司,还有一类是海外上市的跨国集团公司。借款单位基本都是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其中传统国有营林公司营林技术先进,能够享受林业系统的各项优惠政策,经营比较稳健;下游加工类企业如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九大新闻纸厂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纸机,市场表现良好,自营原料林基地有一定的经验;跨国集团如APP,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海外上市公司,能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但由于其投资战略不够稳健,资本扩张速度过快,负债过高且债务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随资产快速扩张反而有所下降,导致信用危机,危及国内企业的建设进度和正常运转。

  从海南金光项目教训来看,必须对国际跨国集团公司偿债能力、主营业务营运能力及资本市场表现作深入研究分析,加强国际资本市场借款法人信用结构的跟踪,减少信用风险。

4.2.2政府信用结构

  速生林项目应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政府支持力度较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扶持林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的大型龙头企业,在林地落实、采伐指标计划优先、减轻不合理税费等方面得到各级政府支持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国家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等方面的支持。

4.2.3市场信用

  速生林贷款项目开发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及准备改制上市的公司,这类项目财务透明度较高,市场信用结构较好,如福建永安林业公司、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等。但资本市场是双刃剑,一方面可能快速融资,另一方面出现问题市场反应比较剧烈。以海南金华林业项目为例,由于印尼政局不稳,APP发行新债受挫,发生信用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急剧下跌。银行审查项目要加强评审、市场、财务、信贷、分行、法律等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协同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损失,必须有强有力的项目跟踪能力,在机制上建立完善的监控和迅速反应机制。

4.2.4担保状况

  目前速生林贷款项目多采用第三方保证担保,上市公司通常是与其他上市公司互保及股权质押担保,部分采用了林木资产抵押担保,对APP采用的是集团内部担保。总体来看,对集团内部担保要重点分析其母公司经营风险,海南金华林业项目实际上项目本身进展也基本顺利,担保公司经营业务良好,但问题出在母公司身上,其所有的资产都有可能被卷入债务危机中,今后对这类型集团内部担保不仅应审查担保人的资信状况,更重要的是审查母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国际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要主动向国外林纸业的权威机构咨询,提高风险分析水平。

4.3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

4.3.1资本金问题

  从上述几个项目可以看出,国内造林项目规模较小,其主要问题在于资本金不足,项目难以上规模,这也是当前大多林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分析其原因,林业发展属于大产业循环,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龙头企业如纸业公司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两者相加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问题。开发银行扶持这类型项目时,应注意将传统的信贷服务与资本市场培育结合起来,加强企业的资本金筹措能力。

  根据《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将投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扶持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若这一政策近期能落实,扶持速生丰产林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资本金问题有望在短期有所突破。

4.3.2担保能力不足问题

  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投资额巨大,资金需求量往往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加之林业属于生态效益外溢,比较收益较低的弱质产业,收益率不高,期限长风险大,因此寻找合适的担保单位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经验表明,以森林资源作抵押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目前湖南省林业厅试点与湖南省农业银行对林业贷款推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落实已发放的统借统还贷款债务划转资金2900万元,新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这一做法逐渐被试点省及基层接受,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森林保险险种少、保费高,推行困难等。

  建议对如何动态分析还贷期内林木资源价值变化、林权、林地使用权、林木资产转让变现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以及如何进行森林资源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林木资产抵押的一些通用作法。另外对于国家重点的特大型林纸项目如广东湛江50万吨浆厂及原料林项目,可以尝试项目融资来解决担保难问题,规避银行风险同时也加强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

4.3.3贷款贴息

  速丰林贷款项目应积极争取享受一定的财政贴息。

4.3.4贷款期限

  目前短周期阔叶材桉木、杨木速生丰产林的轮伐期为6年,而针叶材如松木的轮伐期为15年,期限较长。因速生林要真正达到投入——培育——轮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续性发展,贷款期限基本上需要两个轮伐期,属于中长期贷款。

5、扶持速生丰产林信贷政策建议

5.1发挥政策性银行产业引导作用,积极扶持试点公司林,培育大企业集团,在有条件地区建立“林业产业带”

  产业发展初期,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互动是非常必要的,银行应积极发挥产业引导作用,依托国家林业局发挥行业协调作用,在适宜区域选择有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搞林业产业化试点龙头企业,并积极争取中央、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等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

  林业属于大产业循环,应积极扶持整个工业群体的发展,在有条件地区建立以木材为主要原材料的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各种服务行业共同组成的“林业产业带”。

5.2扶持林纸一体化和林板一体化,走产业化发展模式,同时依据现有森林资源供给结构,支持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地资源的生产力

  近20年,我国的木材生长面临以中幼林、小径级速生材为主的局面,发展林纸一体化和林板一体化可以解决小径材的出路问题,也可以“将小变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我国现有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以中幼林为主,今后在扶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中幼林的抚育,提高现有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5.3以现有林业产业布局为基础,重点扶持三种发展模式,形成规模经营格局

  根据现有企业布局,可以有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以林产工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建立配套工业原料林基地;第二种以现有经营管理先进的营林公司为基础,配套建设加工企业;第三种是在自然条件及市场情况都比较理想的地区,新建大型现代化企业。总之,现阶段开行扶持林业信贷政策必须立足于培育大企业集团,培育与加工紧密结合,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5.4传统信贷服务与资本市场培育相结合,提高企业筹资能力,促进企业间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林业贷款项目的开发不应仅仅满足于贷款条件的审查,应更注重将传统信贷服务与资本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尝试走上市、相关产业股权转换、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手段进行资本运作,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同时积极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5.5加强与外资联系,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引导国际资本投资林纸业

  国际市场普遍看好中国林纸业的发展,近几年国际跨国公司纷纷增大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开发银行应协助国内企业,加强与外资的联系,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引导国际资本投资林纸业,并加强对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研究开发能力。

5.6向财政部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政策

  按照国家财政的现行规定,农业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享受财政贴息的政策,但开发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尚未纳入财政贴息的范畴,三部委《关于加快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按现行规定给予林业项目中速生丰产林贷款贴息,并适当增加贴息比重”。建议开发银行积极争取该项政策,以降低林业贷款的风险。

5.7对林木资产资源抵押担保方式进行专题研究,搞清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经验降低林业贷款风险

  林地、林木资源作抵押可以有效地降低林业贷款的风险,关键是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摸清现存问题,提出可行方案,提高林地、林木资源抵押变现的可操作性。

 
专家简介
陈卉
 
简介: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产业分析局  
 
 
公司简介 | 本站动态 | 服务条款 | 版权条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方式 | 公司招聘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