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是资金、技术、能源均较密集的基础原料工业,目前我国纸及纸板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产品有效供给与需求失衡,产品品种、质量、档次难以满足纸业市场需求增长与品种多样化要求。1995-1999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增长4.8%,消费量年增长7.4%,进口量年增长21.1%,国产纸自给率由89%下降到82%。年进口纸及纸板和原料用汇约60亿美元,为轻工行业进口第一大户。造纸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内有效供给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木浆比重低,技术装备落后,能耗、物耗高以及污染治理负担严重等突出问题。
根据目前造纸行业的突出问题和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国家经贸委把造纸行业作为国债支持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之一,重点支持了新闻纸、高档文化用纸和高档包装纸板三个关键纸种。国债技改项目的实施以提高质量档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增加国内有效供给为原则,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采用先进造纸工艺、技术及设备,对落后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
国债技改项目共实施了21项,总投资140亿元,其中贷款82亿元。通过支持高档新闻纸、高档文化用纸和高档包装纸板等关键纸种的生产企业改造,将达到以下标志性目标:关键纸种骨干企业,产品质量、档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档新闻纸实现全部满足国内有效供给。增加高档关键纸品种,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及不适销产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0万吨。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可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造纸原料结构得到相应调整,治理污染,造纸废液实现达标排放。
实施关键纸种技术改造项目的20个造纸企业,是在全国7000家造纸生产企业中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选择的具有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开发能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同时使我国造纸行业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截至2001年10月已开工19项,其中有6个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可实现部分标志性目标,为国内市场提供高档胶印新闻纸35万吨,高档包装纸35万吨,满足部分国内有效供给。
通过国债技改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国造纸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原料结构的优化。改造后,企业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增加了高档产品的品种,产品质量可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可全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随着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和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与企业改造前相比,吨纸水耗下降30%,万元产值能耗下降5%,吨纸废水排放量下降40%。企业在改造的同时,配套完成了环保设施,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结合国债技改项目,还促使造纸企业通过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具体做法是:组织造纸行业采取技贸结合,抓住近期国债造纸技改项目进口量大(约5亿美元),对外商有很大吸引力且国内造纸机械市场较好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内有基础的重点造纸机械制造企业,打破长期以来少数发达国家对造纸机械市场的垄断,引进先进技术,支持我国造纸机械工业加快发展,以应对加入WTO以后的挑战和冲击。经过艰苦谈判,中方获得了废纸处理系统、大型盘磨、上浆系统、水力式流浆箱、机内涂布机、软压光机、高速复卷机、切纸机、可控中高辊9项技术转让承诺。
上述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可将我国大中型纸机制造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缩短十年,大大增强我国造纸机械行业的竞争力;中型和大中型造纸机有望全部或大部分在国内有效供给,基本满足国内除高档铜版纸、特种纸之外,箱板纸、文化用纸和其他办公用纸纸品生产所需造纸设备的需求,部分产品除满足国内中大型纸厂的技术改造需要外,还可以向周边国家出口。可积极促进造纸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带动整个造纸工业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