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纸业商情 资料柜 会员之窗 纸业机构 纸业论坛商情发布 政策法规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你的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每日新闻> 正文

新闻查询


手工造纸今为旅游 凭吊梁平“蔡伦术”
2002-03-21 重庆晚报
  天还没放亮,罗云富就翻身起床,打着手电来到300米外的“槽厂”开始工作——手工造纸。

  槽厂位于梁平县百里竹海正直村,虽说是“厂”,但四壁透风。东汉蔡伦发明的原始造纸术在这里“原版”遗存下来。10年前,手工造纸在梁平竹海是最重要的副业收入,但现在只剩3家,罗和弟弟罗云贵、邻居王君刚3位作坊主。

  据说,完整的蔡伦造纸术能够成规模地保存下来,梁平县算是国内最大的一处。在今天,它的最大价值是作为旅游的观赏项目。

古老的工艺

  “做纸要经过72道工序。”罗云富说。

  砍竹料是手工造纸最累的活。端午时节,竹子还未长出嫩叶就得伐竹,剖成竹片打捆,堆在水塘用石灰腐蚀。3个月后,变软的竹料被捞出来,丢进干涸的塘中用稻草覆盖着腐烂。初冬开始,熟料才可造纸。

  罗云富向记者演示了造纸的过程——

  将料块扔进踩槽,一脚一脚踩成料泥。将料泥铲进舀槽,使劲搅动后捞出纸筋,剩下纯净的浆料;

  造纸的“机器”是一个竹架,上面搁着一张细密的活动竹帘子。将帘床浸入浆水中,双手平提出水,倾斜帘床,用力一舀浆水。水泄尽后,帘上纸浆变成了一张薄薄的纸;

  取下帘子,反面向纸墩上实实在在一贴,纸被揭下。再用木榨杠榨出一墩纸的水份。一张“手工纸”就造成了。如今,1000多年前笨重的木榨杠变成了轻巧的液压千斤顶。这是所有“手工造纸”工艺中唯一的现代化的设备;

  第二天,罗云富将造好的“手工纸”移进烘房,烘干水分,小心地一张一张剥开,然后用棕毛刷子向“背”上刷踏实,待纸变得干燥平滑,再一张一张取下,100张一叠,10叠打成捆,就可以担上街了。

  他告诉我们:别看一招一式很简单,但要舀出均匀轻薄而绵实的好纸,至少要3年功力。

昨日的辉煌

  梁平竹海的“手工造纸”术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竹海人把造纸作坊叫“槽厂”。“是槽厂给竹海带来了生气。”83岁的王定平老人沉浸回忆中。他从17岁当学徒,直到15年前才“退休”,造了一辈子的纸。
  梁平竹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林区。从元代开始,梁平纸就饮誉中原,品质仅次于宣纸,但价格不及宣纸三分之一。

  在很多年里,四面八方的赤贫者来到竹海谋生。山腰谷底凿出一口又一口小煤窑,小伙子光着身子拼着命从水井口大小的煤窑里拖出煤块,从崎岖的山路上将煤源源不断运进作坊。烧石灰的、做帘床的、收纸筋的、专做烘背的匠人、纸商等应运而生,梁平虎城、袁驿、屏锦、礼让、明达、龙门、新盛各个古老集镇的形成与纸业有着难解的渊源,大大小小的“纸号”和客栈设满街头——在明朝达到鼎盛。手工造纸业被史学家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之一。

  据《梁平县党史》记载,到1939年,梁平已有手工造纸工人5万多人。其中,9名“舀纸匠”建立了梁平县第一个工人党小组,一名叫唐炳的党员至今健在。

未来的岁月

  梁平手工造纸火热到上世纪90年代初,竹海人户户造纸,男人舀纸,妇幼烘纸,沉浸在富实的小生产日子中。

  1993年前后,该县建起机器造纸厂,以低廉优质的产品打垮了手工作坊,无数“槽厂”被推倒建成新房。

  如今,梁平县开始发展竹海旅游。罗云富想保住祖师爷的手艺传下去,他兴奋说:“我可以办个农家乐,让游客边吃边看蔡伦造纸。” 

相关报道:
 
用户注册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 为您服务 | Email我们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景华纸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