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包装网执行官刘嘉分析,从生产企业的实际状况看,现在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品种调整的重大抉择,这是因为原来的制品生产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小,品种也比较单一,在现在的状况下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经过几年市场的检验,不同种类的环保餐具针对自己的特点也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市场位置。近半年多来,相当一部分相对来说较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在做这种准备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产5000万件(以500ml餐盒为基准)产品以下的企业已经很难长期经营下去,生产能力接近1亿或超过1亿的企业雏形已在悄然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是设备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地改进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原来最早的一批机械式的设备基本上已退出了现行生产领域。1999年以后各地先后问世的不同型号的半自动、自动化餐具生产线,经过2年多的调试改进已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不仅在产量质量上能保证稳步提高,而且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规模化效益,为绿色环保餐具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需求量:饮具最大 快餐盒次之
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一些主要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包括外资、台资、港资企业)基本都已停产,主要城市的餐具市场上公开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现象已大大减少,现在市面上流通使用的发泡塑料餐具主要来自城市周边的小生产作坊和个别无照企业。方便食品企业生产的方便面(碗)基本上都换成了环保型包装。但这种发展又因绿色环保餐具的品种、产量及不同地域范围呈不平衡状态,品种方面主要表现在水杯、餐盒、超市托盘、方便面碗几个大宗产品需求不一。其中,环保型饮具需求量最大,快餐盒次之,方便食品包装再次之,超市托盘总需求量最少,这里面诚然有政策的原因,也有人们生活习惯使然,当然也存在价格差异的问题。
从不同的地区看,东部沿海一带使用一次性餐具数量最大,对替代工作的变化反应也比较敏感,中西部地区需求数量则相对要少一些,而且由于生产企业比较分散,淘汰和替代工作的力度都相对要弱一些。在各大城市中,大中型饭店宾馆替代工作比较负责,也基本上能够持之以恒,小型饭馆和路边快餐店情况则未见大的改观,大部分中小城市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瓶颈还是市场接受程度
刘嘉指出,现在缠绕生产企业的瓶颈问题还是市场的接受程度,即市场占有率问题。尽管政府政策的出台给绿色环保餐具拓展了一块空间,但这个空间并不等于就是现实的市场,这是由于发泡餐具退出后原来的消费者有的改用了经常性餐具,如一些学校和机关单位。一部分市场被一些似是而非的塑料餐具占领;另有一部分依然故我照样使用发泡餐具。如此算来,真正留给绿色环保餐具的市场空间并不是太大,再加上绿色环保餐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点,快餐具市场的缩水就无可避免了。
或许有人要说绿色环保餐具的市场进入的根本问题是价格问题。从专家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绿色环保餐具制品的生产成本已有明显降低,产品售价也在一个大致合理的位置上渐趋稳定。我们可以用1997年发泡餐具的价格作一个比较:当时一套发泡餐盒(加一双方便筷)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市场销售价大概在0.22元左右,而并没有人对此表示价格上的异议;在六号令出台前后发泡餐具价格一路大跌,以至一直滑到如今令人不可思议的0.07-0.08元/只的快餐盒;而环保餐具目前维持在0.20元左右的价格却反而被指责为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接受,这被认为是一个十分不合理,且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
专家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了餐具价格本身的原因以外,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行业利益所左右而形成的一些误导。诚然,在一次性餐具市场的开拓中,价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过低价位的引导会让绿色环保餐具的生产和消费都走上歧路。
纸模餐具受冲击最大
专家介绍,在面向市场,以品种、质量、产量为核心的战略调整中,纸模餐具企业所承受的冲击力度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3以上的纸模餐具企业停(待)产,全国所有纸模餐具企业中每天3班满负荷生产的企业基本没有,纸模餐具的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一些原来还能勉强开工的企业由于缺少流动资金或其他种种经营上的原因,纷纷停产关门,去年下半年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的纸模餐具企业大概不超过20家。
作为绿色环保餐具的另外一些品种,如:纸板、植物纤维、改性淀粉等类餐具制品则在不断发展,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在这之中又以纸板餐饮具为甚。据来自统一和康师傅两大方便面生产企业的消息,今年以来他们所替换的环保餐具中,纸板类包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