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二十一世纪。作为祖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也已经有了二千年的历史。自从公元751年,造纸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东进而传入欧洲和北美之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人在200年前首先实现了造纸的机械化。
目前,世界造纸工业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纸和纸板的年产量已由手工操作时的年产几百吨发展到今天的几千万吨。造纸纤维原料也已从原始的草类纤维原料转化为以木材纤维原料为主,草类纤维原料为辅的基本原料结构形式。造纸机械已由刚发明时的手摇微型造纸机发展成为巨型造纸机,单机年产量可达近百万吨。
纸和纸板的用途历来是用做印刷、书写和包装等。近年来,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兴包装材料的出现,纸和纸板的用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世界纸和纸板的产量不但没有下降,而仍呈现上升趋势,在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近几年来,为了治污,我国虽然关闭了数以百计的小纸厂,但机制纸和纸板的年产量仍将在几年后超越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位。
可以这样认为,在新世纪的前几十年,世界造纸工业仍将持续发展,但是,由于造纸资源的紧缺,由于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同时也由于对纸张质量的要求,在新世纪,造纸工业的发展已呈现新的趋势。
一、大幅度降低水耗
在造纸工业发展伊始直到现在,水就是造纸工业不可替代的介质和组成部分。没有充足的淡水,造纸工业就不可能存在。蒸煮需要水,洗涤需要水,漂白需要水,抄纸尤其需要水。在造纸企业充分利用内部循环水的前提下,每生产一吨纸,大约仍需要几十吨水。
坦率地说,这样的水耗量实在是太大了。淡水在世界上实在是越来越缺乏了。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合理的方法将海水淡化而用于造纸。所以,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能是改进造纸工艺,千方百计地节约用水。改进的方法是将生产过程的水进行处理,再加以利用。在欧洲,许多造纸工业发达国家的造纸企业已把
它们的吨纸耗水量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
水耗的下降为造纸生产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特点:
首先水耗用量下降使厂商付出的代价下降了。我国造纸工业,中小企业偏多,生产效率大多低下。过去,水的价格微不足道,被认为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多用点水,厂家根本不在乎。增加水处理设施,节水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而水处理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日常的运转费却使生产厂家感到负担沉重,厂家积极性不高。而现在不同了,水价现在在造纸成本中的比重节节上升,国家已利用价格杠杆,逐年将水价提高,使生产者日渐感到节约用水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职责。很多造纸厂家已意识到,水耗用量是决定造纸成本的重要一环。谁的产品水耗高,谁将在市场中丧失竞争力。不设法节水,造纸企业就没有出路。
其次,降低水耗使生产过程中排人环境的污水量下降。由于排污量下降,不仅使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
低,也使污水带走的细小纤维减少。由于这些细小纤维都是造纸原料的一部分,减少污水量,就意味着使这些
细小纤维得以回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越来越多的造纸工作者已着手进行降低水耗这项工作了。
北京造纸厂 裘刚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