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近日有重大发现,这里出土了从西汉武帝至晋代的纸张200多片,成为目前全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为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实据。
1990年至1992年,省考古研究所对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汉代悬泉置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以该所研究员何双全为首的课题组对这些文物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深入研究,发现有纸文书残片、麻纸共计200多片。
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纸的时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及西晋,根据颜色和质地可分为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纸质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装物品。
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目前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出土过如此时代跨度大、品种丰富、数量繁多的古纸,由此可以推断悬泉置是全国出土古纸最多的地方。
何双全研究员根据实地考证和有关史料记载,推断中国的纸最早产于今陕西、甘肃天水一带,并随着汉武帝向西拓疆,沿丝绸之路向西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