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每日新闻 > 正文

新闻查询


ST长控噩梦醒来两颓然 二次重组障碍多
2002-08-08 中国证券报
  自打遇上四川泰港,长江控股就彻头彻尾地交上了噩运。主业下滑,担保重重,放眼四望,满目疮痍。公司称呼也由长江控股沦为ST长控。都说“噩梦醒来是早晨”,然而对于ST长控,重振主业,二次重组,可供选择的这两条路都是荆棘丛生,举步艰难。

  正当采用溢价将手中的低质资产卖给上市公司实现套现这种赤裸裸的掏空方式受到诸如在会计处理上遏制的时候,谁能想到四川泰港在掏空ST长控时竟然打出了组合拳。

  赠与资产,债权置换,貌似让利,实则掏空,让人防不胜防;将上市公司作为向银行借贷的担保机器,占用上市公司钱财,视上市公司为“提款机”,更是加大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主业下滑,信誉沦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ST长控长卧不起。即使是有意买壳者,看到壳内如此肮脏,也会望而却步。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对重组进行全程监控,现在看来,真是需要长抓不懈的事,放松不得。


  今年7月12日,ST长控(600137)发布公告称,股票即日起被“ST”处理,这是ST长控在2000年被“ST”处理后再次戴上“ST”的帽子。

  今年6月3日,ST长控发布预亏公告,其继2001年度业绩大幅下滑并巨额亏损后,2002年中期将继续出现亏损。

  ST长控自今年4月15日停止生产以来已经3个多月了,截至记者发稿时,除了一小部分设备因租赁而局部恢复生产外,其他大部分设备仍处于停产状态。因与四川泰港重组而遭到重创的ST长控,尽管明确表示要引入新的重组方,对公司进行二次重组,但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司目前的现状给新的重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重组即交噩运

  应该说,ST长控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与四川泰港的失败重组有着直接关联。

  2000年10月9日,ST长控的控股股东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四川泰港和西藏天科签定了《股权转让草签协议》,以每股0.44元的价格将27.11%股权转让给四川泰港,将25%的股权转让给西藏天科,并于2001年1月18日将这52.11%的股权分别实施了托管。2000年11月26日,ST长控发布公告,以现金2000万元收购四川泰港关联企业广汉旅游所持新香格里拉旅游公司90%的股权,四川泰港将持有的四川青神中岩风景区旅游开发公司95%的股权作价1.89亿赠与ST长控。2001年5月26日,ST长控用1.626亿元债权和不良资产与四川泰港持有的甘孜州大香格里拉旅游公司54.67%的股权进行置换,同时以现金出资3000万元收购大香格里拉旅游公司10%的股权。

  通过这种置换式和赠与式的重组,从表面上看是优化了ST长控产业结构,但是,这一切却仅仅体现在帐面上,实际上对ST长控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根据资料,青神旅游和新香格里拉公司均于资产重组公告前几天才成立的,并且此时这两个公司也均未开展经营活动,而大香格里拉公司仅于资产重组公告前三个月成立,经营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样的公司盈利能力不确定,而且毫无竞争优势,ST长控2001年年报显示,上述三个公司无一盈利,全部亏损,亏损额合计达550万,占ST长控全年亏损总额的比例在20%以上。

  其次,从青神旅游、新香格里拉和大香格里拉三个公司的资产情况显示,无形资产占有的比例均在90%以上,并且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其中绝大部分土地受地理条件限制,交通等基础设施不配套、也不完善,还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后续开发。然而这三个公司的流动资金所占比例却不足5%,要进行后续开发显然是远远不够的,ST长控要产生实际效益,还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而此时的长江控股经营困难,资金面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量投资,要实现盈利是几乎不可能的。2002年4月1日,新香格里拉和大香格里拉就因无资金进行后续开发而歇业9个月。收购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反而使公司30%左右的资产无法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长期处于无效状态,这严重阻碍了ST长控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ST长控置换出去的是债权、实物资产和现金等实实在在的资产,而置换进入的却几乎全是无形资产。2001年报显示,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高达78%,这严重恶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不仅增大了公司整体财务风险,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

  重组不仅未能增强长江控股的盈利能力,反而使得公司主业经营持续下滑,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2001年ST长控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2.61%,各类纸张产量同比下降50.43%,不但净利润出现1900万亏损,而且营业利润亏损额从上年的负3200万升至负5400万,除了母公司亏损外,公司主要的6个控股和参股子公司亦全部亏损;而今年一季度公司亏损更是超过了1500万,今年4月15日,公司被迫停产。

  但是,主业下滑对于ST长控而言仅仅是噩梦的开始,更大的灾难则是重组方利用公司所进行的巨额担保。实际上,泰港的操作手法非常有迷惑性,甚至是精心策划的。第一步,通过非实质性的重组,把对ST长控无效用的资产置换进去,从帐面上增加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净资产,编制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把ST长控树立成有实力公司的虚假形象;第二步,通过对ST长控的潜在控制,利用ST长控为四川泰港及其关联企业的大量借款提供担保、抵押,或者直接占用长江控股的巨额资金,从而直接或间接把上市公司变成泰港的“提款机”。

  在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的一年间,ST长控为泰港及关联企业进行了至少21笔担保,累计金额2个亿左右,占ST长控净资产的比例超过100%,使得公司背负了数额巨大的或有负债,而且这些担保事宜都未经过公司董事会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一直隐瞒到今年才陆续公告,但泰港在获得了巨额担保借款后,却仅仅向ST长控实际投入了1600万元。同时泰港还拖欠和占用ST长控6000万左右的资金,并且至今都未按照年初的还款承诺归还欠款,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资金负担。因此,公司财务风险大幅提高,因偿债能力不足而遭到债权人清盘的威胁时刻笼罩着公司。

  条条路皆艰难

  事实证明,ST长控要继续依靠四川泰港是不可能的。其实早在2001年底,ST长控就已经意识到泰港的行为对公司的危害了。在2001年12月26日的股东大会上,公司通过了停止增持泰港持有的大香格里拉公司13.65%股权的议案,ST长控对泰港重组行为的抵制初露端倪。在随后的2001年度报告以及其他公开信息中,ST长控也多次表示希望解除大股东与泰港等重组方的托管关系,2002年7月12日,四川省财政厅终于同意解除。而此时的ST长控已是满目疮痍。失去了重组方的ST长控未来又何去何从?

  在ST长控2001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陈瑜表示,未来公司的思路是,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主营业务好转,另一方面是引入新的重组方进行二次重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条路都困难重重。

  主营业务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目前摆在公司面前的困难在于几个方面:其一、1999年以来的三年里,公司营业利润均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产品产销量逐年下滑,营业利润年亏损额高达数千万元以上,其原因主要是整个行业供大于求,以及政策因素导致的成本大幅增加,这种行业不利因素今后对公司的影响仍然长期存在,同时公司本身也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因此,主营业务要在中短期内培育核心竞争力,克服行业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扭转亏损局面是极其困难的。其二,ST长控至今已经连续停产三个多月,主要的六个控股及参股子公司盈利情况也不佳,多数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并且从今年4月份起,其中的两个子公司歇业了,被寄予厚望的目前仅有竹浆柏项目能够为公司带来收益。但是,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高达1500万,亏损额同比呈加速增长趋势,而公司投入竹浆柏项目的金额仅为700万,即使竹浆柏项目效益再好,“小马难拉大车”,难以阻止整个公司的亏损和下滑势头。其三,公司的流动资产中应收款和存货占了绝对比重,一季度报告显示,应收款和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达75%,而货币资金严重不足,同时公司银行帐户也多被冻结,寻求外部融资的渠道几乎关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要想把已经停止的生产重新启动,并且进而技术改造是几乎不可能的。其四,公司部分主要的经营性资产纸机、厂房及配套设备已经被诉讼保全,公司没有相应的处置权,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调度经营性资产的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对生产是不利的。其五,一季度报告显示,ST长控的流动资产仅1.3亿,而流动负债却高达4.2亿,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极大,这势必严重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次重组也面临诸多障碍。应该说,寻求有实力的新重组方,通过外部力量使公司摆脱困境无疑是最可行的方法,据了解,目前公司也正在积极进行引进新重组方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有几个障碍需要解决。

  首先,ST长控为四川泰港提供的巨额担保如何处理。ST长控共为泰港及关联企业提供了2亿元左右的担保,而目前其中被诉金额余额就达1个亿左右,根据担保的相关规定,ST长控是有可能因承担连带责任而背上这些巨额债务的,如此巨额的或有负债不但会导致极高的重组成本,而且会加大重组失败的风险,这显然是新重组方所不能接受的。对此,ST长控也表示这是目前重组工作的关键环节所在。

  其次,ST长控第一大股东持有的公司1300万股国家股目前已经被冻结,引入新重组方所进行的有关股权转让等一系列工作难以开展。但是,由于泰港是无权用这部分国家股进行质押借款的,其违反了《担保法》等法律规定,所以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股权解除冻结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但关键是解除冻结的时间如果拖延太长可能会延迟重组的进程。第三,包括泰港在内的重组方尚欠ST长控6000多万元(据2002年6月18日公告),能否顺利收回这部分巨额应收款对ST长控的未来重组影响很大。

  第四,公司今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在7.2亿的总资产中,光无形资产就高达4.1亿,而负债则超过了4个亿,如果一旦公司进入债务清偿,那么整个公司的市场变现价值将打多少折扣还很难说,因此公司实际的资产负债率有可能远远超过帐面资产负债率,这将大大增加重组的成本和难度。

  第五,目前ST长控的未决诉讼金额余额为1.7亿,占净资产总额的116%(据2002年8月1日公告),今后公司还会面临多少诉讼事项仍是未知数,悬而未决的诉讼和不断涌现的新诉讼不仅会影响重组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且也使得重组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增大。

  第六,ST长控现有职工3000多人,引入新重组方的同时怎样妥善解决几千职工的安置问题也是重组过程所必须考虑的。

  据了解,目前ST长控正在进行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积极措施解除为泰港所做的巨额担保;二是加大收回泰港等重组方欠款的力度,公司已于今年4月份正式对泰港提起诉讼,并于6月份对泰港持有的长江造纸仪器公司90%的股权进行保全,通过法律强制收回欠款;三是组织实施“减债、减负和减员”的三减工作,加大竹浆柏新项目的开发生产力度,尽快扭转主营;四是调整资产结构,将无效资产进行盘活或变现处理,缓解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窘况。

  但就ST长控的现状而言,仅靠公司自身是很难摆脱困境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对公司未来是极其重要的。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宜宾市经贸委,希望能了解地方政府的意见,但对方以“负责人不在”或“不了解此事”等为由婉绝了采访。

  ST长控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报道:
ST长控:为何状告重组方
ST长控因对外担保涉及多起诉讼事项
ST长控:吃尽空手道重组苦头 “二次重组”有可能
长江控股实行特别处理 "长江控股"变成"ST长控"
 
用户注册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 为您服务 | Email我们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景华纸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