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加入WTO已一周年的中国来说,反倾销“第一案”是一次小试牛刀,却具有教科书般意义———中国加入WTO后,企业被推入残酷竞争的国际市场,未来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没有比在磨练中成长更具有价值的了。中国企业在熟练掌握WTO的游戏规则之后,将迎来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取证,11月26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初步裁定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的铜版纸对中国存在倾销行为,并对中国铜版纸企业造成了明显的损害,决定于11月26日起,对原产于上述3个国家的铜版纸征收5.58%—71.02%不等的倾销保证金。这标志着中国加入WTO后第一起进口反倾销案胜利初裁。
据悉,此次铜版纸反倾销案是由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山东万豪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造纸厂、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这4家铜版纸企业于2001年底联合提起申诉的。
被垄断的市场
1996年以前,中国的铜版纸市场基本上被来自韩国、日本等国的进口铜版纸所垄断,并且以最高达14000元/吨的销售价格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1996年以后,中国的山东泉林、山东万豪、江苏金东等铜版纸厂陆续投产,逐步打破韩、日等国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但直至1999年,中国铜版纸市场依然有60%—70%被韩、日生产商占领着。
不过,中国本土铜版纸厂的崛起让韩、日等国深感不安,他们意识到中国纸业将走向独立。韩、日等国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受到威胁,并试图继续努力维持在中国已有的垄断地位。于是从1999年起,韩、日等国开始在中国采用低价倾销手段。在倾销严重的2000年,韩国铜版纸出口到中国的价格比在韩国本土价格每吨低100—200美元,日本则每吨相差达300—400美元之巨。
“进口铜版纸的价格从最高时每吨14000元,到现在最低每吨7000多元,价格缩水了一半。”一位采购经理不满地说。
这种低价倾销的方式企图把中国的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以江苏金东为例,由于韩、日等国的大量倾销,金东在2000年的库存量达到了40万吨,亏损额达到近2亿元。2001年,金东等中国企业被迫降价销售。
打价格战对中国企业显然不利。中国铜版纸业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而韩、日等国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在那里他们可以赚到足够的利润来弥补其在中国的利润缺失。
拿起法律武器
2001年7月,国内6家主要的铜版纸企业在北京开了一个“同行座谈会”,这是此次“反倾销运动”的一个发端。2001年8月,韩国派出一个谈判代表团到江苏金东进行谈判,中方代表有泉林、万豪、上海江南、牡丹江大宇和金东5家企业。
谈判伊始,韩方代表态度非常强硬,建议中国企业向韩国企业学习,通过缩量减产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事实上,首先国内的铜版纸市场是供小于求,并且需求量目前是呈2位数的增长,而不是像韩国市场那样,由于经济不景气造成供大于求;其次,中方代表只是要求韩国企业把价格维持在和国内同样的水平上,改变目前价格歧视的状态。
谈判进行到一半,韩国人开始在中方阵营中寻找突破口。令他们失望的是,牡丹江大宇在中国的总经理金起奭,作为一个韩国人,在谈判中也坚定地表示:“我们和其他中国的企业有一样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韩方代表迫于无奈,应允削减对中国的出口量,并口头承诺2001年9月份将会把价格提上去。但是,到了9月份,韩国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改观。
2001年10月底,金东联合了其他几家企业,将一纸申诉书呈送外经贸部、经贸委。曾作为1977年中国首例反倾销案件的代理者的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此次又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起进口反倾销案的代理者。2001年12月29日,外经贸部正式受理此案,并于2002年2月6日公告立案。
今年3月份,效果初现。迫于压力,韩国、日本、美国的铜版纸厂家开始对出口中国的铜版纸在价格和销量上进行控制。
2002年11月26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初裁决定确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初裁决定确定国内产业存在实质损害,同时调查机关认定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实力是坚强后盾
从害怕反倾销,到积极应诉反倾销案,再到主动拿起反倾销的法律武器起诉外国倾销者,直至现在取得加入WTO后第一起进口反倾销案的初裁胜利,中国企业这一路走得磕磕碰碰。阻力来自国外,也来自中国其他企业。
事实上,在金东等企业积极寻求仲裁的时候,中国的一些纸张消费企业中曾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对反倾销申诉提出不满。原因是韩、日等国的倾销行为实际上让他们得到了实惠。业内人士指出,短期来看,倾销行为的确让消费企业受惠,但是却让本土纸张制造商面临困境,挣扎在破产的边缘。一旦国内同行死掉,外国企业又将回复垄断地位,重新获得垄断价值。
“到时候,铜版纸的价格可能又会上升到过去14000元/吨了。”市场人士不无忧虑地说:“正是国产铜版纸跟他们叫板,才会有一个稳定、良性的市场环境,形成稳定的价格、资源和货运。”
值得一提的是,谈判开始之前,韩方代表在2001年8月去江苏金东进行谈判时,顺便参观了一下这家与其叫板的企业,当看到这里的生产设备时,他们发出这样的赞叹:“亚洲的铜版纸龙头,不在韩国、日本,而在中国!”
已经很难考证当时韩国代表说出此番话时的心态,但是这提醒了中国企业,除了观念的更新,企业自身的实力也至关重要。中国的铜版纸厂商有机会和韩、日的同行坐下来谈判,本身也是中国企业实力增强的表现。“如果没有实力,没有对对手造成压力,韩国的厂商根本不屑于和你坐下来谈判的。”金光纸业一位部门主任说:“没有实力,企业也挨不到胜诉的那一天。”
的确,以金光企业为例,从2001年10月底递交申诉书到2002年11月26日初裁胜利,投入的直接费用只有200多万元,但是时间成本却高达5亿元。“小企业是撑不下去的。”这位主任补充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