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箴言
■厂长没有胆识不行,企业没有实力不行,发展不把握机遇不行。只有勇于实践,敢冒风险,才能抓住机遇,促进企业的大发展。
■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巩固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我的生命。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放松一份质量就等于放弃一份市场。
■害怕困难,就不能当领导;畏惧风险,只能永远落后。有了关键时刻能拼上、豁上、苦干、决战的干部队伍,华泰才能战胜困难,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中国国情来讲也需要以身作则来带动。失去拼搏、奉献,什么事也搞不成。只有勤政、廉政,企业才无往不胜。
■企业发展了,若不能以身作则,带领班子继续勤政、廉政,吃喝玩乐,企业是不会搞上去的。
■要搞好一个企业,关键是人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人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要解决人的问题,第一要以情感人,第二要有制度保证。
■责任与生命相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责任有多种,能够尽到社会责任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事要讲原则,要一视同仁。
李建华,一位从农家走出来,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他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华,继承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饱蘸浓情与汗水,在黄河三角洲这块共和国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书写着振兴民族造纸业的历史,谱写着一个社会主义优秀企业家的执着追求。
二十年如一日,李建华始终用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诚信务实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以振兴中国造纸工业,立足于世界造纸产业之林的顽强信念,谱写出一名优秀企业家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生命之歌。他也因此而被称之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铸就造纸业民族品牌的优秀企业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
纵观华泰集团的发展史,现任华泰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李建华所走过的足迹,我们看到的是他洒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二十多年来,他的工作和生活的主题就是既朴实而又非凡的两个字———奉献。
有人曾为李建华做过这样的统计:自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整整26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仅仅有8个白天是在家中渡过的。在他的日程表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也没有病休日,他的一腔热血、青春才华全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执着追求的事业。
李建华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但为了华泰集团这个大家庭,他总是舍小家而顾大家。1988年的大年三十,在那个团圆的时刻,他的家里却是另一番境况:70多岁的岳父患病卧床不起,整日操劳的妻子也累倒了,近80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幼子,眼睁睁地盼望他能回家过个团圆年。哪曾想,李建华也因过度操劳正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输液。打完吊瓶,他先到每个车间仔细查看了一遍,随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走。当他迈进家门时,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望着病卧床榻的岳父,看着苦累不堪的妻子,听着母亲的责怪和孩子们不停的抽泣声,他再也忍不住了,俯下身,颤抖地抱着孩子,泪流满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建华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的内心世界甚至比一般人更丰富。面对家人,他怎么会没有深切的内疚之感?但他只能把这一切深深装在心里,用另一种方式把爱传播给成千上万的人。
李建华一生中最深爱的是自己的母亲,并渴望有朝一日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但是,随着华泰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与母亲相聚的时日反而更少了。1994年7月,在投资1500万元新上长网多缸1760纸机试车的节骨眼上,李建华80多岁高龄的母亲突患脑血栓。他多想回家守护在母亲身边,然而,他深知这次试车能否成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于是,他咬咬牙,直到晚上10点钟,他才飞奔回家,紧攥着母亲失去知觉的手,整整陪了母亲一夜。第二天凌晨5时,他泪流满面地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公司还有急事,他们在等我,我得去了,下班后我早点回来陪您。”他一步一回头,一步一揪心地离开了母亲。当他忙完一天的工作,正准备赶回家时,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这个铁打的汉子,此时感到仿佛天塌地陷一般,他一遍遍地喊着:“娘啊———儿子不孝!”
此后,他强忍悲痛,暗流眼泪,把对母亲的那份未尽的孝心,投注到孜孜以求的造纸事业中。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安装,设备调试终于成功了。当纸机正常运转、纸张正常卷取时,大家都哭了。他们心中明白,李建华为了这一切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恒久不变的本色
1983年,当而立之年的李建华走上了领导岗位时,便暗下决心,要让企业员工和父老乡亲们一步步过上好日子。这朴实的想法成为其最初的原动力。同时,也正是这股原动力鼓励着他走过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他把自己和家乡父老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为“中华安泰”,“拼上、豁上、靠上”,就成为他坚定不移的行为理念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这或许也是他给企业定名为“华泰”的内在含义。
外界都说李建华是员福将,职工们却说他是位干将,是拼着性命把企业搞好的。当年到利津拆迁纸机时,他们用螺丝刀、扳手等简易工具,25天就拆下了人家当初用3个月才安装起来的纸机。由于劳累过度,他得了面部麻痹症,不能说话,又怕风寒。而他仍旧贴上膏药,戴上口罩,靠写纸条来指挥现场安装、试车,硬是一个多月没治病、没回家。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古今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的至高境界。然而,纵观历史,又有多少人败倒在金钱的面前。但是,李建华顶住了。二十年来,他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拒腐蚀、永不沾,而且还把多年来上级奖给他的10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企业和“希望工程”。
企业发展了,条件富裕了,可李建华一心为公、率先垂范的廉洁本色始终没有变。他工作、生活都一切从简,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然而,当职工患重病时,他却拉着大夫的手说:“只要能治好病,尽管用好药,别考虑花钱多少。”无欲则刚,律己服众。在历次公司领导干部民意测验中,他的优秀票率都是100%。
人心是杆称,李建华用他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忘我的工作,写就了华泰集团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创业史;他的崇高人格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辐射力,更加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这种众志成城的浩然之气,塑造了华泰的企业品格,锻铸了华泰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华泰的企业文化。
矢志不移的追求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李建华身上始终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他总是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在胸,向人民献出真诚的爱是他矢志不移的追求。为消费者尽责,对职工尽责,向社会尽责是他人生写照。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李建华严抓质量管理。当我们走进华泰的生产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我的生命”、“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放松一份质量等于放弃一份市场”的标语牌随处可见。这些口号不仅牢牢镶嵌在车间厂房的墙体上,也深深镶嵌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1995年,牛皮挂面箱板纸及涂布箱板纸投产初期,因抄纸机出现误差,生产出50吨不合格的纸品。然而,当时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紧缺,刚好又有客户主动上门揽货购买,并反复说自己不嫌弃。可李建华断然说:“不合格产品不允许出厂的规定谁也不能改变,宁肯损失20万元,也不能让消费者受半点损失。”并责成车间主任当众锯断那20多个纸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当家人,李建华凭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成为我国造纸业实践先进生产力的楷模,并一步步印证着这一真理。他经常说:“没有好的设备,好职工生产不出好的产品;没有高素质的职工,再好的设备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为此,他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实现人才的价值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着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发展目标,他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已有近300多名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经过基层锻炼的大中专学生走上了重要的管理和技术岗位,并先后有30多名高级工程师、专家、教授受聘于华泰。2001年,在李建华的倡议下,华泰又在全国造纸行业中首批建立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了自己的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建华非常爱护与他风雨同舟的职工们共同创造的企业资产,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职工的权益。一次,一位老朋友找到他,要几米旧铁管,他就自己花钱。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总,每天经手资金几百万元,可为了几米旧铁管,却自己掏钱,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当我们问李总时,他坚定地说:“我不是在控制几米旧铁管,而是要在企业中树立一个好风气,真正形成一个为企业发展尽职尽责的良好氛围。”
过人的胆识与韬略
市场是企业行动的坐标,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华泰集团的发展史上,经历了5次大的飞跃,而每一次飞跃无一不是李建华以其特有的敏锐洞察力透析市场,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改造的结果。
企业发展了,规模扩大了。但是,李建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提出,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巩固国内市场,又要开拓国际市场。1987年5月5日,华泰投入到出口卫生纸机的紧张施工中,李建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同工人同吃同住在工地上,56天时间完成了土建安装的全部任务。7月1日,一次试车成功,雪白柔软的卫生纸从纸机尾端吐了出来。然而,检验结果表明:柔软度差,尺寸不合乎出口规格。他二话不说把样品装进提包。10天后,他们的产品通过了外贸的检验。8月15日,第一批“椰树牌”卫生纸运往香港,并一炮打响。这一战役,从土建安装到拿出合格产品,仅用100天时间,通过这一较量,全厂职工的自信心又一次得到提升。
1989年,国家治理整顿,紧缩银根,市场疲软,当时许多造纸企业等待观望。而李建华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过人的胆识做出决定:投资650万元,增上新的纸机、锅炉和变电站。筹集650万元巨额资金,这对于当时的华泰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大胆决策,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以风险抵押金的形式集资。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20天就筹集到300多万元。他顶着压力,在项目随时都会被勒令下马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靠顽强的拼搏精神,苦干、大干,使整个项目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建成投产,创造了当时山东省造纸行业安装史上的新记录,并在大部分同行整顿徘徊的时候,抢先一步实现一次难得的飞跃,一举成为年生产能力1.3万吨的中型企业,人均利税位列全省同行业首位,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都名列前茅。截止2002年,集团总资产已达5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自1996年以来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并先后跻身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山东省重点培育的24家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华泰股份”成为山东省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蓝天碧水留子孙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而目前我国造纸企业的现状是小而不强,且技术装备落后;同时,非木材纤维原料所占比重过大,消耗高、污染大,产品档次低。为此,李建华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现代化的同时,以对社会负责、对子孙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将污染治理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
环保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为留蓝天、碧水赋子孙,在李建华率领下,华泰集团先后投资3.5亿元用于污水治理,开创了我国草浆碱回收成功投运的先例。增上了十万立方米中段水处理,不仅使造纸黑液得到彻底处理,而且使造纸废水完全实现了达标排放。今天,当人们走进华泰集团眼前却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另一番景象:一排排饰有蓝白条纹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成方连片的草坪、花坛沐浴在阳光下,莲池游鱼、曲径回廊、假山亭榭点缀其中。整个厂区听不到机器轰鸣声,看不到污水脏物,闻不到一丝异味。难怪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赞叹:“在华泰,我看到中国草浆造纸企业发展的希望。”然而,人们哪里知道,为了这个“希望”,李建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孜孜以求了多少年。
李建华想留给后代的远不止蓝天与碧水。在集团的财务账上清楚地记载着:1994年至今,华泰共向社会捐款519.91万元。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在李建华看来,这是社会主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常说:“咱们社会主义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绝不能看着别人有难而不管。”
“责任与生命相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李建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来,他就是靠着这样一种对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使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一步步发展成为蒸蒸日上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并逐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造纸界一面耀眼的旗帜。
将理想进行到底
有理想才会有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给民族造纸工业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为与国际大型造纸企业抗衡,2000年,李建华以其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果断决策,投资8亿元从德国、奥地利引进整套技术装备,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年产16万吨高级彩色胶印新闻纸项目。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国内同行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项目。为了鼓舞士气,他再次响亮地提出:要生存发展,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达到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是必由之路。在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的激励下,2001年10月6日,承载着5000多名华泰人汗水和希望的16万吨新闻纸项目成功投产,并经过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北京晚报等50多家报社试印合格,且完全达到进口产品标准。
在中国造纸业的备忘录上,2001年可谓风风火火的“华泰年”。在这一年里,他们的16万吨高级彩印新闻纸项目一次投运成功;投资13亿元,年产20万吨的轻量涂布项目顺利奠基;与大众日报开创中国第一支“纸报联合舰队”;被誉为“生命工程”的6万立方米/天二期中段水项目成功投运;林纸一体化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初步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并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培育的24家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在业内,首批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挂牌;拥有了自己的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华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面对成绩,有人说,该歇口气了,但李建华没有满足,他追求的是世界纸业的民族品牌,从来没有在数不清的荣誉与鲜花面前而驻足。他把蔡伦的雕像立在厂区内,向人们昭示,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曾为中华民族带来何等的荣耀,但飞速发展的西方造纸业使蔡伦的辉煌成为历史,在今天,他要使过去的荣耀再度辉煌,让世界瞩目的造纸业在这里腾飞,华泰人要敢与世界纸业品牌比高低,为中国民族工业争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