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位外国朋友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在深圳找不到冲洗的地方。而现在,深圳数码影像业已具备日处理20多万张的能力。
5年前,一位来深圳工作的加拿大人,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大量资料,却在一年后深圳真面目影楼推出数码冲印业务时才得以冲印。2001年10月,深圳首家数码影印专业公司喜玛拉雅深圳分公司开业,热衷于数码摄影的人们才能更方便地“冲洗”数码摄影作品。
时隔一年半,深圳市场上投入200多万元设备的数码影像服务机构已有十几家,投入50万元以上设备的店已有30多家。记者了解到,深圳目前数码影像服务业至少已达到日处理20多万张的能力。
深圳的吴先生自从十多年前迷上摄影,每年的胶卷冲印费用都很高。他说:“我用数码相机拍片后,每年的拍片量是以前的两三倍,但费用只及以前的1/3。”真面目影楼的老板庄建闽介绍:好多摄影人士现在都在玩“数码”,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经费,而且在后期制作上充分享受着“随心所欲”的乐趣。
种种迹象表明,数码相机市场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预示着数码冲印业快速发展蕴含着巨大商机
数码相机登陆我国是1996年,当年销售2400台,其后保持年均100%以上的增长速度,去年达到61.8万台,比上年猛增217%。全球2002年销售数码相机2300万台,销售额达80亿美元;预计今年全球销量将达到3500万台。这个市场让业内人士惊喜不已。深圳的高级策划师陈放中分析:随着欧美和日本数码相机使用的普及,市场正趋向饱和,而中国市场刚启动不久,潜力巨大。《2002年中国城市家庭数码产品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咨询报告》也验证:数码相机正成为继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之后最重要的数码产品,数码相机市场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
这个“前夜”预示了数码冲印业快速发展蕴含着巨大商机。据国外权威研究机构预测,全球网上和网下数码相片冲印的数量将从1999年的33亿张增至2005年的260亿张。国内专家保守预测我国大陆市场的数码冲印,今后3年内每年将保持100%的增长率,到2005年数码相片冲印量将超过5亿张。据不完全统计,富士、柯达等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数码影像冲印设备在中国大陆有500多台,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分布极不均衡。很多城市包括有的省会城市数码冲印还是空白。专家们由此得出结论:短缺就是商机!
数码快印技术的应用,可制作出个性化的相片、台历、书刊、贺卡等,这将为数码冲印插上个性化的翅膀。
让业内人士称道的是,几家国内的数码冲印“拓荒牛”公司在从这个市场捞到第一桶金的同时,又在开垦一个新的处女地。
一位美国来访友人,两年前带来一张刻录了他的诗集的光盘,想在国内快印20本书送人,却找不到快印店。有的数码冲印公司马上注意到这个市场“盲点”,引进彩色快印机与数码彩扩设备相配套,形成了数码彩扩影像快印业务。
数码快印又被称为短版印刷,它不需传统的印刷制版,直接将图片文字变成数码信息,然后由激光完成“电子油墨”印刷。与传统印刷不同之处在于,数码快印可以一张起印、一本书起印;还可以边印边改,连续印刷出无数张大同小异的画面。数码快印既无环境污染,又可使图文以各种介质传播,大大提高了数码相机成像的商业运用范围。
近两年的元旦前后,记者都会收到好多个人摄影作品集性质的小册子、挂历、台历等,基本都属于数码影印件。而这些人在以前是没有经济实力出印刷作品集的。
数码快印使数码冲印插上了个性化的翅膀,使数码冲印市场服务范围更为宽阔。数码印刷市场需求目前在国内已比较广泛。1997年初,上海出现首张个人明信片。同年6月北京东区邮局开展制作个人明信片业务,3个月就印制了70万张。美国在1997年个性化数码快印占全美印刷市场份额的8%,到2001年已占到20%。中国大陆的印刷企业大约有15万家,但到2001年从事数码快印的企业还不足10家。
据从事过印刷行业的喜玛拉雅董事长李东先生分析:中国的数字印刷如果占到印刷市场份额的7%,就有105亿元,市场空间巨大。以北京为例,1998年共有8.4万对新婚夫妇,如果其中1/3也就是2.8万对想做个性化请帖,印上夫妻双人照,每对只印50张,总量就是140万张。一旦将数码快印与数码冲印打通,业务可以涵盖相片、幻灯片、名片、台历、书刊、画册、贺卡、明信片、各类证卡、电子相册等领域,前景十分广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