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消息,白领刘小姐对高档杂志情有独钟,她告诉记者:好的杂志,内容、插图、纸张都应该是高品质的———事实也如此,不经意间,纸张品质已经成为高档文化用品的重要考察指标。
刘小姐不知道,包括她在内的消费者对高档文化用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已经带动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据了解,全球纸品需求近年来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其中中国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大约7%左右。今年开春以来,几家国内外造纸企业高层不断奔波在各自新建、扩建的项目工地上,一场高档纸品的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
高档纸品投资利润高企 国际巨头捷足先登
对造纸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年的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心里有一本账。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进入世界纸张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行列,2002年纸及纸板生产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纸品原料及产品进口用汇70多亿美元,与石油、钢材共为进口用外汇最大的三大类产品;到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总量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造纸业共计需要投资约4900亿元,平均每年约需投资300多亿元。
在加工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的现阶段,纸业成为几个需求不断增长的行业之一,激发了各方的投资热情,使中国市场成为中外纸业企业角逐的舞台。
长期以来,国内造纸企业多为产能仅几万吨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多年来无序竞争,利润已薄到极点;而在高档纸品领域,有专家估计,投资回报高达30%~40%。随着市场对于高档纸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其对原材料、资金、技术的特殊要求也凸显出来,成为国内企业产品更新、占领新生市场的“拦路虎”。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纸业几大巨头产品开始充斥中国市场,特别在高档纸品领域,进口产品占有绝对份额。山东晨鸣造纸集团规划发展处经理李若栋感触:“很早以前我们就面对进口产品的巨大压力,在这块市场上,我们早就与国际接轨了。”
由于造纸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我国曾对外商投资造纸业有一定限制;2001年4月1日,国家推出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除钞票纸、邮票纸等极少数品种外,化学木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及部分高档纸及纸板生产等都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目录,一时间,诱发了外商大规模投资造纸业的热潮。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国内设厂的跨国纸业公司有10余家,且各家不约而同将投资项目集中在全木浆双胶纸、低定量涂布纸、铜版纸等高档纸品领域。其中芬兰的芬欧汇川(UPM)、芬兰、瑞典合资的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印尼的金光集团(APP)等都名列国际纸业前茅。“起初我们面对的是国际造纸巨头的产品冲击,如今他们变为在国内直接投资设厂,仗打到了家门口。”李若栋说。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外资企业在国内高档纸品领域占有绝对领先地位:目前国内高档文化用纸总量中,50%源于进口,其余50%中,独资和合资企业产品占了四分之三,内资企业只占有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前期投资大,原料占据成品成本五成 企业进入宜作通盘思量
尽管造纸业“钱景”诱人,但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认为:“作为技术、资金、人力密集型产业,造纸业对国内投资者,仍然是‘弃之可惜,投之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因很简单,造纸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的郭永新曾对造纸业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向记者介绍了高档纸品的投资要求:以1万吨高档纸浆和纸张产能为例,从木材到纸浆大约需要1.5亿元至2亿元人民币投入,从纸浆到成品纸又至少需要1亿元投入,也就是说,每万吨成品纸产能大约需要2.5亿元至3亿元资金投入。另外,造纸业又有着很高的规模生产要求,国际上通常的规模产能起点是纸浆厂至少30万吨,造纸厂至少为15万吨,这就意味着一个基本规模的造纸企业资金投入至少在15亿元~60亿元人民币之间(纸浆厂和纸厂可分开建)。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新建纸浆企业规模一般都在5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产能多在35万吨以上。相形之下,国内企业产能基础和资金实力都显得极其弱小。赵伟也指出:“近年来我国造纸业平均年投入只有一百多亿元,与实际需求相去很远,其中融资渠道和方式成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去前期投入,原料对造纸企业的持续发展关系重大。郭永新告诉记者:原料在纸品成本中比例几乎占到二分之一以上。北欧造纸企业的原料采伐半径通常在30公里左右,而国内企业有时可达1000公里,成本之高可以想象。业内人士分析:金光集团在中国市场运作比较成功,与其原料来自印尼集团内部浆厂、运输距离比较理想有很大关系,而斯道拉恩索的苏州紫兴厂至今仍然亏损,与进口原料价格过高不无关系。
所以,能否就地取材对造纸业稳定原料来源、降低整体成本、保证现金流动举足轻重,于是几乎所有的造纸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国屈指可数的几片有条件种植造纸林的地区:金光集团在海南和两广地区的速生丰产林已经绿意浓浓;斯道拉恩索造林的意向书已经签订,芬欧汇川的孙卡也向记者透露:他们也在考虑在中国投资林业。
为了扶植国内造纸工业发展,国家计委等部委多次组织专家、几易其稿制订了《中国林纸一体化规划》。意味深长的是,对造纸企业未来发展性命攸关的该项目优惠政策只面向内资企业。据曾全程参与《规划》制定的郭永新初步估算,使用“林纸一体化项目”木材,将使造纸企业原材料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这无形中给国内企业“沉重的翅膀”凭添了不少力量。
面对政策倾斜,外资企业仍保持自信,孙卡分析说:“目前世界造纸白杨中生长周期最短的丰产树种也需要5年生长周期,能否等到5年后收获的那一天,是中国中小造纸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金光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姚旭升也直言不讳:“优惠政策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年之内行业老大仍然是我们。”
设备投建迟滞效应,技术、产品市场更新均影响投资前景
除了“林纸一体化”的政策倾斜,另利好政策是:造纸行业是我国机电、纺织等“6个半”享受国债贴息支持的产业之一。截至目前,造纸业国债技改项目已经实施了21项,总投资140亿元,其中贷款82亿元。山东晨鸣的李若栋表示相信:“国家对龙头企业的支持,肯定会带动行业的发展。”
但风险依然存在。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大部分外资企业已经在我国站稳脚跟,而且确定了行业优势,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也在与外资的竞赛中逐渐成熟,此时投资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白手起家式的投资建厂意味着巨大的资金、人力、时间投入,未来市场开拓难度也较大。郭永新提醒:造纸企业设备从设计安装到试车所需时间较长,一般安装就要1年,影响到新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另外,由于认知度的差异,国内纸品新品种一般要晚于国际市场2~3年,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投建进程和未来市场状况谨慎选择纸品品种和技术。如果科研能跟上,产品能与国际同步,对于投资回报将非常有益。他建议,目前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轻量涂布纸、超级压光纸,都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而芬欧汇川的孙卡则认为:针对国内企业规模小但运作期长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相对外资的渠道和网络优势,落脚于行业内兼并重组应是良策。
事实上,作为国内少数几个市场尚在高速成长的行业之一,造纸业的资本运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孙卡明确表示:芬欧汇川在常熟的二期工程已经动工,建成后将增加产能45万吨;斯道拉恩索在苏州的紫兴也获准建立一条45万吨的生产线;而国内最大的山东晨鸣造纸集团李若栋则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江西筹建一条25万吨至30万吨的造纸厂和15万至20万吨的配套纸浆厂,力争2005年达到40万吨高档纸生产规模。
面对利润诱人的高档纸品市场,是否进入、如何进入,投资者还需三思。(记者杨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