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调研报告显示,珠三角现有印刷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其中共有外商投资印刷企业622家,“三来一补”印刷企业936家。2002年印刷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占全国的1/5,并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2002年,该区有1600家印刷企业承接印制了世界50多个国家的印刷品,全年共加工境外印刷品4000余宗,总重量约435.9万吨,年出口产值129.6亿元人民币,是全国印刷产品加工出口不折不扣的“龙头老大”。在全国引进的143台CTP(电脑直接制版)系统中,珠三角有87台,占60.8%。
粤港印刷业融合凸显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珠三角地区正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印刷厂: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麦克米兰出版公司……这些响当当的世界级出版巨头,向全球推出的一本本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的书籍,有相当一部分在珠三角印刷;圣诞及节庆时期销往全球的精美贺卡,也有许多产自珠三角;而由朗文出版社出版的全世界第一本四色印刷的辞典,上月刚刚在珠三角印制完成。
珠三角地区印刷业外向型优势日益凸显,今年5月底,主管印刷行业的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提出:今后要联合香港,将珠三角打造成为国际性印刷中心。这个大胆的思路也得到了珠三角印刷业界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粤港融合打造世界印刷厂
今年年初,在珠三角印刷业界流传的“香港与美国、日本、德国并称为世界四大印刷中心”的说法得到了前来调研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员的关注。香港印刷业70%以上的生产能力已经转移到珠三角地区,两地印刷业早已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而近几年珠三角自身印刷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如果香港真的成为业界承认的“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那么作为香港印刷业发展腹地的珠三角在国际印刷业中担当了什么角色?今后珠三角印刷业的发展又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珠三角印刷业的现状,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对此展开了专题调研,没想到,调研的结果也大大“刷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行业认知:香港和珠三角印刷业每年共有90亿美元的产值,虽然与公认的美、日、德三大印刷中心在绝对产量、先进印刷设备制造及市场拥有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三大印刷中心的本土服务率高达90%以上,而香港的印刷品除在本地消费外,大部分供应美、日、欧、中东等地区,是四大印刷中心中惟一的外向型印刷生产基地。
换句话说,香港和珠三角已悄悄成为了全世界的“印刷厂”。据负责本次调研的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印刷发行处处长杨世华介绍,发达国家的印刷厂商为了减少成本,将图书、商业广告、产品说明书、彩色包装盒、电话号码簿等时间性不强的印刷品大量发往国外印制,形成了国际市场需求;而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印刷业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凭借低廉的价格、精美的质量、先进的技术拿到了一个又一个订单。
印刷业发展需政策支持
杨世华表示,建设国际印刷中心这个项目目前已上报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政府,希望能够纳入总署的印刷产业发展规划和省政府的文化大省建设规划中去。
杨世华随后向记者谈了建设国际印刷中心的构想。据介绍,今后广东将在印刷业总量、结构、布局规划上向珠三角倾斜,从分散化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区域协调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粤港印刷业的合作,大力吸引外资来珠三角设立大中型印刷企业或者地区性的印刷生产中心,发展大中型印刷企业和拥有先进技术的印刷企业,并指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及配套条件,形成一个与国际接轨,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产业带。
上述构想需要政策上的支持。省新闻出版局提出,珠三角印刷业的发展走快了一步,国家可以把珠三角作为国家印刷产业发展政策的实验基地,在外资准入、招商引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加灵活的产业政策,从而以点及面提升中国印刷产业的水平。
业界积极响应政府构想
对于主管部门的发展思路,企业怎么看?记者采访了几家印刷企业的负责人。
港商独资企业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溪先生(同时担任香港印刷业商会理监事会的技术部长)表示,香港印刷业也非常重视与珠三角共同发展的问题,印刷业商会准备在8月初就此议题召开专题研讨,届时也会邀请广东省政府主管部门参与。
杨金溪谈到,建设国际印刷中心的思路无疑为珠三角印刷业尤其是外资印刷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前来内地发展的香港同业都很欢迎。过去几年,外资印刷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受到比较大的限制,今后如能争取到国家支持,设立政策试点,有了政府在政策、行政上的支持和扶助,珠三角印刷业的发展将会事半功倍。
深圳佳信达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先生认为,建设国际印刷中心也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可以为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引入有规模、上档次的外资企业也可以为珠三角印刷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