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由于进口新闻纸关税进一步降低,国内新闻纸市场传言进口新闻纸将冲击国产新闻纸。7月1日,实施了5年的新闻纸反倾销措施也画上了句号,这无疑又给国内新闻纸生产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真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吗?中华新闻报日前讨论一下我国新闻纸的现状,适时而适势。
事 件
2003年7月1日,对于中国的新闻纸厂商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实施了5年的新闻纸反倾销措施画上了句号。但继而开始的复审工作又给了他们思考与行动的空间。
商务部近日发布了2003年第28号公告,决定自2003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进口新闻纸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说到期终复审调查,话题还要回到5年前。1998年经我国9家大型新闻纸生产企业联合申请,要求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进口新闻纸反倾销调查,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与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做出最终裁定———上述3国存在新闻纸倾销性行为。这是我国第一次取得反倾销案的成功。实施期限自1998年7月10日起,为期5年。
2002年12月31日,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2002年第70号公告称,“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国内产业可在原反倾销措施终止日60天前,向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书面复审申请。”
2003年5月9日,商务部收到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到反倾销复审的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商务部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进口新闻纸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并裁定继续按照原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反倾销税率征收反倾销税。而这一回“上书”的企业增至12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多款规定,商务部决定,自本月1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进口新闻纸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此次复审将于明年6月30日之前结束。
参与递交反倾销复审申请的12家中国企业之一的广州造纸有限公司表示,“自5年前中国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倾销税以来,公司在国内印刷媒体的销量有所提高。如果反倾销措施得以延长,将有利于中国新闻纸企业的发展。”
市 场
事件的核心一直围绕着新闻纸——这个文化用纸中的重要部分而进行着。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报纸2000余种,分属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比20年前增长近10倍。对于国外的新闻纸生产厂商而言,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那么,我国的新闻纸需求情况大体如何呢?
来自于“纸报双方合作发展论坛暨2003年新闻纸市场信息交流会”上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新闻纸市场的供求关系,总体基本平衡。据统计,2002年我国新闻纸市场可供新闻纸242万吨,而据新闻出版总署对报纸发行量的统计,当年全国报纸的发行量为939亿对开张,综合考虑纸张定量因素,全年用纸在190万~195万吨。可见,2002年新闻纸市场总体上是供需基本平衡。据中国报业协会介绍,2003年国内新闻纸市场走势的大体情况是:2003年新闻纸总供应量在307万吨左右,而据新闻出版总署对报纸发行统计,2003年全国报纸总发行量预计在1005亿对开张,综合考虑纸张定量因素,全年用纸量在215万~220万吨,这个数字远低于供应量。从宏观上看,2003年国内的新闻纸生产能力,保证国内用纸是没有问题的。
空 间
既然我国的新闻纸已经能够“自给自足”,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新闻纸市场仍被国外厂家所“垂涎”,乃至于还产生过倾销行为呢?有剩余空间及可发展空间,是这一问题最好的答案。
一方面,我国新闻纸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品种、质量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国际上正流行的橙色新闻纸。《经济观察报》是我国第一个成功使用橙色新闻纸的媒体,据该报印务部的郭杰介绍,“《经济观察报》的橙色新闻纸完全依赖于进口。”郭杰告诉记者,中国也有山东、福建两家造纸厂能生产橙色新闻纸,该报原来也进行过尝试,但存在着拉力不够、掉粉严重的情况,这几年这两家造纸厂进行了技术改进,相信质量有所提高。“那么,为什么不将选纸的范围转回国内呢?”对于这个问题,郭杰将话题固定在价格上,“国内外橙色新闻纸的价格相差无几,国内为5400—5500元/吨,而到达中国口岸的进口橙色新闻纸的价格也就是5600元/吨左右,相比而言,后者的质量更为稳定一些。”
在看到这些“尖端”市场的同时,国外造纸企业和国内的造纸企业不约而同地对我国的新闻纸使用市场前景有着一个理性而乐观的分析———我国人均购买报纸的支出,约占其可支配货币收入的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以美国、日本为例,美国每年人均消费新闻纸45~48千克,日本每年人均消费新闻纸32千克,全世界每年人均消费新闻纸也达8千克。再来看看我国的人均新闻纸消费量,200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42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五分之一。更何况,除了报业发展情况比较好的大中型城市之外,我国还有广阔的报纸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现 状
国家采取了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使得国内的新闻纸生产厂家能够比较“轻松”地做自己的事情。在进行复审的这一年里,他们仍能“平安度日”。主要负责此项事物的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表示,“在进行复审这一年里,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进口新闻纸仍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9年第4号公告公布的征税范围和税率,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可见,在进行复审的这一年里,反倾销措施仍是一支无形的“令箭”,但国内的新闻纸生产企业必须要清楚,国外新闻纸进入与否,并不是木桶里决定蓄水量的那块“最短的木板”。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自强其身。
客观而言,国内企业的现状还是可以称道的。中国纸业的产量近几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例如,2000年我国新闻纸产量145万吨,2001年新闻纸产量173万吨,同比增长19.3%,2002年新闻纸产量为242万吨,同比增长39%,今年将同样呈上升趋势已成定局。同时,中国纸业为了适应报业发展的需要,对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仅今年一年,就将有4台年产量20万吨左右的新型设备投产。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新纸机的相继投产,生产的优质新闻纸将占我国新闻纸市场的主流。
当然,中国报业协会常务书记赵连宏也还有这样的建议,“对于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大家要予以关注。”比如,目前我国纸业对进口木浆的依赖性比较大,当前国际木浆价格已经有所反弹;再者,要充分考虑进口新闻纸价格变化对我国纸业的影响,等等。
优 势
所说的优势,当然是相对国外新闻纸生产商所说的,用句老话就是“自家人帮着自家人。”
宏观而言,新闻纸在国家关注下,实行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第八年,关税由现在的15%降到5%的政策,这给国内中资企业,加紧改组、改制、改革与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留下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我国政府对新闻纸行业采取了许多支持与鼓励的措施,比如,使反倾销得到胜诉,实行限制性滑准税的税率,部分收购国企积压的库存,等等。近年,一批实行贴息贷款的新闻纸项目也纷纷上马。
微观而言,国内纸业与报界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是共同促进纸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前几年,新闻出版总署及相关协会就曾号召报社帮助纸厂共同克服困难。而中国新闻界与国内的纸业也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今年5月,作为武汉晨鸣在湖北的最大新闻纸用户之一的长江日报,在协议中承诺本年度将购买晨鸣公司的新闻纸11800吨。长江日报印刷厂的方立川向记者介绍,“此次购进的新闻纸数量已经占全年新闻纸用量的90%。”据了解,这已经是长江日报与武汉晨鸣的第二次合作,因为“武汉晨鸣的服务质量、纸张质量都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
非典过后,报业协会已表示,希望报业根据“面向市场、立足国内、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20字方针,在进口纸和国产纸价格和质量同等的情况下,应尽量多使用国产新闻纸,支持国内新闻纸企业的发展。另外,在纸款交付的问题上,尽可能不要长期拖欠纸款。这种关爱与支持,无疑将给中国的新闻纸产业注入更多的暖流。(记者梁勤俭 牛春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