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新闻资讯>每日新闻>正文     
 

我国造纸业发展仍有诸多不利因素

http://www.paper.com.cn 2003-09-09 景华纸业网
 

        我国已进入世界造纸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之列,今后将向造纸强国方向发展。这是有关专家在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预测,到2005年,我国纸和纸板的总消费量会达到5018万吨,2010年可达6800万吨,将超过国家经贸委公布的造纸工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据芬兰造纸工程师学会最新的研究成果,当把人均GDP和人均耗纸量相互联系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有线性关系。即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下时,人均耗纸量与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当人均GDP在5000-15000美元之间时,人均耗纸量将明显加快,而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人均耗纸量将减缓。尽管我国目前离人均GDP5000美元的目标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研究我国最近十几年人均GDP和人均耗纸量之后可以发现,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即人均GDP每增加1000元人民币,人均耗纸量将会增加3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造纸工业迅速崛起,纸品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纸和纸板产量为3200万吨,消费量为3686万吨,人均消费量29公斤。纸及纸板进口量560万吨,进口废纸642万吨,出口不足1000吨。纸制品进口28万吨,出口77万吨。进口合计1719万吨,用外汇64亿美元,已跃居进口商品用汇第三位,仅次地石油和钢铁。2001年我国纸和纸板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已进入世界纸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之列,备受国际同行瞩目。


                
        假设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GDP总量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同时,取过去12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0.91%作为今后的年人口净增长率,到2010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3890元人民币,届时人均耗纸量可达50公斤。可以预测,到2005年,我国纸和纸板总消费量可达5018万吨;而到2010年,总消费量将达6850万吨。


                
        以生产书写纸和印刷纸的大省——山东省为例,“九五”以来,造纸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连年位居全国首位。尤其是被山东省造纸工业协会命名的当年度山东造纸行业经济效益的“十佳企业”,不仅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市场额高,而且注重环保,关注民生,对山东造纸的整体贡献大,对全行业起到很好的龙头示范作用。虽然每年“十佳企业”都有变化,但晨鸣、华泰、太阳、银河、泉林、华金、华众、鲁南、泰山等企业一直名列其中,成为省内举足轻重的队伍。通过龙头企业群体的生产规模扩张,盈利能力增强,技术设备进步,已使山东由造纸大省转向造纸强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势必要求造纸工业“通过上市、兼并、整合、重组”等形式,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自由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


                
        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将是生产的强大牵动力,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是拉动造纸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造纸业的发展需要消费和投资双重拉动作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大投资,扩大规模,改造创新,整合重组等发展模式仍是造纸大军进攻的基调,为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妨保护相当比例的进口量。


        尽管造纸业总体来看前景看好,但专家对其不利因素仍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首先是造纸工业有效供给面临的困难。目前国内还有一大批设备和技术都十分落后的小厂,限制了行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造纸业属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国内投资造纸工业的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全面权衡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采用实用技术,权衡好短期收益和长期生存的关系。另一个关键是要解决好有限的资源,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造纸工业。


                
        其次是造纸业普遍面临资金困难。对目前大多数造纸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拥有3000多万吨生产能力,单机生产能力在5万吨以上以及纸板机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不足三分之一,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能力需要投入巨资改造。


                
        再次,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可以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纤维资源的短缺变得日益严峻。按每增加一吨纸和纸板,需要原生纸浆600公斤计算,废纸的成浆得率为85%,按照造纸“十五”规划的生产目标,到2010年我国所需的原生纸浆的增量为1300万吨,如在近期内不能大规模提高我国纸浆的生产能力,中国植物纤维的短缺局面将会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势。


                
        对于废纸而言,专家指出,废纸的供应量可能不会十分紧张,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国产废纸的质量能否满足生产品种质量的需要,二是消费后的废纸(尤其是质地优良的纸板)是否留在国内,因为目前我国正成为日用消费品主要出口国,大部分包装箱都随商品出口到国外,并在目的地回收。


                
        我国是造纸大国,但同时也是纸原料的短缺大户。2001年我国进口纸及纸浆用汇高达64亿美元,纸的花销排在进口商品的第三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得体的“高消费”。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指出:“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如果这两方面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国废纸回收状况仍不尽如人意,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固体物排放及回收利用至今缺乏有效约束力的法律规章制度,从事环保、变害为利的企业和个人总是好心不得“好报”,一方面我国每年要用巨额外汇花高价从国际市场进口纸,另一方面大量废纸被人无端遗弃或盲目焚毁,这不能不说是个“怪圈”。


                
        业内人士指出,回收废纸价格偏低,制度不严,渠道不通,政策不清,效果不灵通是制药回收复用的痼疾所在。据了解,我国废旧物品回收系统长期隶属于国资管理部门,在基本上所有行业都乘上改革列车后,这一部门至今仍吃“皇粮”,不少物资的价格仍是国家垄断(说穿了是部门垄断)。据调查资料表明,大约在30年前,我国废纸的回收价格就在每公斤0.6元人民币左右,而至今这一价格仍然坚挺。与进口纸浆每吨800-1200美元的价格相比,二者的价差约为10至15倍。大量走街串巷的收购小贩为生存计,将价格压低更低,想一想多年的回收价格几乎原地踏步,回收之事谁愿热收参与?而一些黑心商贩在废纸中大量掺水,使造纸企业叫苦不迭,于是更还以颜色,压价收购价,形成废纸回收利用难有作为的恶性循环怪圈。而进口废纸的含水率一般低于10%,且价格相对稳定资源广阔,导致不少企业对此颇有兴趣,即使在货物中发现死猫死狗及生活垃圾后仍乐此不疲。


                
        反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日本从60年代就立法,在每个城市尤其是东京,到处都设有分类回收报纸、杂志、包装纸的废品专用回收箱,回收人员根据纸的不同质量进行分类回收,再送到造纸企业重新抄造产品。而目前台湾全省每年有500多万吨的废纸回炉,意味着减少500万立方米以上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大量木材的节省。据不完全统计,现台湾岛内82%的工业用纸生产采用废纸为原料,台湾岛内最大的纸业厂商——正隆公司,不仅制定了“全员参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方针,而且具体的目标责任也十分明确:1、环境管理体系保障;2、清洁生产技术开发;3、工业生产减废。而在日本,废纸利用率已达60%。在德国举办的汉诺威世博会上,日本馆的建筑居然全用废纸做成,令参观者惊叹不己。更不必说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已将废纸的回收复用纳入了法制程序。


                
       专家指出,发展和开拓废纸回收复用,既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造纸业“少米、无米”的资源短缺,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又是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以我国目前的制浆技术,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再生纸800公斤左右,可节约木材3-4立方米,节水100立方米,节省化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若以北京原来的污染大户——北京造纸七厂年产2万吨办公用再生纸估算,用废纸生产可节省木材5.8万立方米,相当于52万棵大树或5200亩树林。


                
        业内人士指出,废纸的回收复用必须走政府立法、企业立制、全民参与、政策倾斜的道路,给居民社区多一点规章制度,给回复企业和人员多一点政策扶持,给所有的纸业产品多一点复用指标,只有方方面面都各负其责,尽其所能,才能给祖国多一点青山绿水,多一份新鲜空气。(慧聪商情)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相关报道:
印尼、美芬造纸业巨头在苏南投资建厂
富阳造纸业启动清洁生产 首批20家企业开始试点
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并未超速
评论:反倾销重塑中国造纸业新形象
 
 发表评论
发  表:
笔  名:
 
 
新闻查询

 
用户注册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 为您服务 | Email我们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景华纸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