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张子扬报道,从30名农民贷款3万元,到如今拥有资产总额28亿元、员工7000人,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吸引着众多目光。董事长、总经理李洪信说,是聚贤纳才、广吸能量造就了今天的“太阳”。
11月1日到3日,记者与太阳纸业“亲密接触”,感受聚能裂变。
第一天:毛白杨下话院士
车子在林间穿行。虽时已深秋,可大而浓绿的叶片依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太阳”工作人员王锋带领记者去看位于兖州城西的毛白杨基地。他说:“这就是朱之悌院士花15年心血研制的三倍体毛白杨,也是我们的宝贝!”朱之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昨天他去了北京做常规体检。
在新品种实验园,毛白杨基地主任田文波介绍:3年前,李洪信偶然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朱之悌采用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研究三倍体毛白杨,正为原料短缺而发愁的他如获至宝,马上和朱院士联系。
“朱院士已是74岁的人了,家又在北京,但一年在这里要呆上半年。”田文波介绍说,太阳纸业先后投资1000万元建了品种园和纸浆林研究所,朱院士亲任所长。目前,基地已育苗1·8万亩次,造林10万多亩,明年就可以生产纸浆。
就在上个月,朱院士亲自挑选了21名本科生,讲授大学里从没开设过的课程——纸浆林。他要培养自己的“纸浆兵”。
第二天:走进“厂外厂”
2日早晨,董事长、总经理李洪信刚从青岛回来,说马上去兖州高旭化工有限公司,记者随之前往。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法籍华人施晓旦博士,原是法国一家大造纸公司在华的总代理,负责供给国内企业助剂。李洪信当初想以年薪100万聘请他为太阳纸业的总经理,但后来又改变了主意:高薪聘人不如事业留人,干脆和他开展事业合作。
2001年,根据施晓旦的建议,两家公司合伙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根据太阳纸业的需要研制出了超细轻质碳酸钙,并取得了四项专利;研制的脱墨剂、润滑剂、AKD施胶剂也替代了进口产品。后来,施晓旦又在兖州成立了高旭化工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造纸助剂。
车到高旭公司,施晓旦陪我们去了重质碳酸钙生产车间。看着看着,李洪信竖起大拇指称赞施晓旦:“你又立了大功劳,这些产品会大量地节约外汇。”
施晓旦告诉记者:“这对我们来说是双赢,太阳纸业到2005年,各种造纸化学品需求总采购额将超过5亿元,这是个大市场!”
第三天:感受“三工转换”
3日,记者决定随便到企业里走走。出了招待所,就是二分厂的车间。可好说歹说,保安就是不让进厂门。办公室的王锋闻讯赶来解释:公司实行“三工转换”,出了问题保安就会被追究责任。
“三工转换”,就是将全体员工按序列分成“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每季度考核一次,按照排名进行转换,同时工资作相应浮动。转换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树先的标准,每年按1%的比例将排名落后的淘汰。
在制浆车间,上纸段负责将废纸输送到化纸机,10多位工人正在弯腰挑拣旧报纸。正在干活的刘亚军原来是上纸段段长,因为疏忽,将贴有邮票的信封送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因此被免了职,被评为该季度不合格员工。谈起这事,刘亚军说:“当初很难接受,但很快就想通了。在企业里,任何错误都不可原谅。‘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你做的不如别人好’,这是我们公司的格言。”
在抄纸车间,二分厂厂长荣伟华说,看着每年都有几名员工被辞退,挺痛心。但不这样,员工就意识不到自己的差距。末位淘汰制就是要让人人都有危机感,没有危机感才是企业最大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