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实习记者安浩北京报道,究竟是价值回归还是庄家出逃?对于保税科技(600794)股票交易在近期内的异常波动,业内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猜测。
2003年11月12日至26日,保税科技股票价格先是持续大跌,随后大幅拉抬至涨停板。公司连续三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其中11月17日的公告提到,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大理长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由于原材料等原因产品质量不稳定,加上皂素市场销售价格的猛跌,该子公司发生亏损,经该子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于今年11月15日停产。但这似乎还不足以解释此轮保税科技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
走势一向温和的保税科技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超跌和反弹?
资产重组积重难返
武汉证券的余凯在其公布的分析报告中认为:保税科技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干净利落的解决,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也只有336万元。但与基本面相反,其股价一直以来却稳居高位。所以该股股价大幅波动是一种价值回归的过程。
保税科技的前身是云南大理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理造纸),云南大理造纸厂是其独家发起人。当时的公司注册地是云南大理。
1999年6月22日,大理造纸的第一大股东云南大理造纸厂将其持有的国有法人股3360万股中的1718万股转让给张家港保税区保税实业有限公司。2000年6月5日,大理造纸厂又将其持有的国有法人股2627.2万股中的985.2万股转让给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开发总公司。
此时,张家港保税区保税实业有限公司、云南大理造纸厂、张家港保税区开发总公司分别持有大理造纸总股份的25.53%、15.25%和9.15%。
2000年7月17日,云南大理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登记为“云南新概念保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保税科技),同时公司的注册地也改为云南昆明。
至此,江苏张家港保税区保税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终于实现了其借壳上市的目的。而张家港保税区作为中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也有了自己的第一支上市公司。
“这次重组并非是单纯的企业重组,大理和张家港两地政府都十分关注,被看作是东西部战略合作的典型。”据当时一位知情的人士透露。
重组后的第一大股东张家港保税区实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张家港保税区,而保税区又是江苏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非由张家港市政府领导。
大理造纸厂同意重组是因为受政策限制,主营前景黯淡;保税实业实施重组是想借助西部资源优势,拓展主营业务。银河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认为,当时保税科技被许多投资机构和股民看好,原因正是这次重组带有政府因素。
然而,震惊江苏的9·20案件却给这次重组蒙上了阴影。
2000年9月20日,时任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保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胡剑鹏被“双规”。由他一手牵头的公司重组方案亦被全盘否定,重组因此停滞下来。
胡剑鹏之后,叶效良出任保税科技的董事长,之前他曾担任过张家港市副市长。
叶效良上任后,开始了对保税科技新一轮的重组,这次重组的重心放在了主营业务的拓展和变更上,剥离传统造纸业,主攻码头仓储业务。
2002年12月1日,公司对大理造纸分公司资产作出关闭处理并决定将资产对外公开拍卖。
但是问题远不是一纸决定就可解决的。由于1000多名职工的安置问题,及此后连续几项并不成功的投资和交易,再加之保税区内可批租土地的减少,其码头业务也进展迟缓,保税科技的此轮重组可谓积重难返。
部分证券人士认为资产重组的艰难及公司基础面的持续低迷一直未在股价上得以显现,这一轮的股价下跌可以说是保税科技真实价值的体现。
庄家操纵的另一种可能
基础面难以令人信服,但股价长期以来却一直维持着窄幅震荡的走势,有证券人士认为这里有明显的强庄控盘的迹象,而庄家出逃则可能是造成此轮行情的直接原因。
庄家建仓时多会选择可塑性强、操盘容易的小市值股票,即使由于基础面原因出现超跌现象,庄家也易于补仓;而保税科技新股发行之初总股本5608万股,流通股1750万股,即便是通过配股,总股本也只有1.19亿股,流通股5011万股。看来正符合庄家胃口。
2000年8月中期保税科技股价曾经历过一次大幅跳水。在那次股价波动中庄家有明显的出货嫌疑。
不过这轮行情过后,幕后庄家并无离去之意。
“看得出来,庄家有明显的补仓迹象,此次震荡之后存量资金还是有所损失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庄家会控盘等待机会,股价不会有大幅波动。”证券分析师认为。
K线显示,经历此次震荡后,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保税科技的股价一直都在10-16元之间小频率波动。
业内认为庄家在操盘的这几年中,公司基本面并未出现太多利好消息,这可能是导致其撤资的最主要原因。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这也可能只是庄家洗牌获利的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保税科技十大股东中没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因此最近这次股价波动,究竟是否有幕后庄家操纵,如果有,操盘者又是谁,目前尚难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