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影响报刊体制整顿 新闻纸消费量将减少
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报刊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但2003年的这次对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治理风暴还是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整顿和变革。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实施细则》规定,国内绝大多数的县级报要停办,还有众多的行业报部门报刊要走向市场,这意味着国内报刊界要有近千种甚至更多的报刊面临着生死的考验,这样大规模的整顿,其对报刊业甚至可以说对整个传媒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深远的,并且这影响还将波及到整个传媒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纸张消费将减
到目前为止,在8家以新闻纸为主业的造纸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公司(吉林纸业、江西纸业、宜宾纸业、佳纸股份)因连续三年亏损被ST处理,而4家公司都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新闻纸市场的供过于求。当前,国内新闻纸每年的总供应量在300万吨以上,而据新闻出版总署对报纸发行的统计,2003年全国报纸总发行量在1051亿对开张左右,综合考虑纸张定量等因素,全年用纸量在215万~220万吨左右,总需求量远小于总供应量。
本次治理整顿后,仅停办的县级报就有二百多家,以每家县报每周出一期,4开4版,印数为5000份来说,一年就减少新闻纸用量近4000万对开张,约相当于2003年总用纸量的4%。再加上大量的行业报面向市场后的销量将减少,当然,有一部分也会销量增加并扩版,但综合考虑,新闻纸总用量的减少当成定局。再加上进口新闻纸关税的降低,进口纸的用量将有增长,国内新闻纸业将面临着更为峻的形势。
印刷行业是与纸业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纸的用量减少,意味着相对应的印刷能力也将过剩。而且,相当一部分被停办的报社还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停办后,这些社办印刷厂也面临着重新找米下锅的处境。
咨询服务待兴
随着大批的行业报被迫走向市场,原来的寄生式生存模式被打碎,行业报急需学会新的生存,而市场上竞争者的增加,也使得媒体间的竞争更加市场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迫使媒体用心研究自己的市场竞争战略策略,这样,就给专业的媒体咨询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同工商企业领域的领域情况一样,麦肯锡、波士顿、安达信、毕马威、普华永道、兰德公司等咨询公司都是在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以前,国内的传媒业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运作阶段,做什么怎样做,都是靠自己一伙人拍脑袋,再者,文人相轻的旧习也影响了对咨询业的需求,我凭什么要听他们咨询公司的,他们又没做过媒体。这是以前的思路。正如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也需要求助于麦肯锡等这些没做过具体实体企业的咨询公司一样,充分的市场竞争将带来媒体调查、战略策划、人才培训筹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需求,传媒咨询服务业也将走向兴盛。
传媒职场竞争加剧
经过本次整顿,除一部分党政机关所办报刊的编采人员“复员”重归公务员队伍外,另外一大批报刊的从业人员将面临着重新择业的问题,而他们重新择业的范围仍将以传媒业为主,这将使得传媒从业者之间的竞争加剧,给本已供过于求的传媒人才市场再添一把火。北京等城市的人才市场发布的人才供求信息表明,传媒业的求职数量曾一度排在各行业中的前十位之列,传媒从业者间的竞争程度,可见一斑。当然,这对传媒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对传媒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竞争的压力会继续增大,学会解压降压也应成为传媒从业者的日常功夫。
自由撰稿人生存空间变小
由于近年来媒体数量的快速增加,国内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自由撰稿人群体,他们也是SOHO一族的主要成员,他们以向多家报刊供稿赚取稿费为生,有时一篇稿件会被多家报刊采用,而被整治的行业报刊正是这类稿件的主要用户,很多市场化的报刊对稿件的质量及是否独家要求较高,反而很少采用一般自由撰稿人的“通稿”。整治后,多数行业报刊即使不停办也要提高质量走向市场,这必将增加一般水平的自由撰稿人的发稿难度,从而使得以此为生的人数减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由撰稿人这一行走在媒体边缘的群体,将面临着提升自己的紧迫任务。
另外,近年来,内容供应方面又出现了新变化,那就是一些撰稿人自发组成了专门的内容供应组织,知名的如“博士咖啡”等,他们虽受到的冲击较一般自由撰稿人小,但也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再往大里说,国内最大的通稿提供者新华社也会减少一部分用户(如停办的县级报)。
邮发业务再减
邮政业应该是受这次整顿影响较大的行业,邮发曾经是大多数行业报发行的惟一渠道,高达40%的邮发费率及迟缓的报款返回制度曾为邮政行业的创收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均占邮政总收入和总量的10%左右,本次整顿后,邮发报刊的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再加上大的发行公司的介入,邮发业务萎缩将成趋势,邮政业须及早研究重振的策略,未雨绸缪。
农村报竞争加剧
细则中规定,在农村地区,《人民日报》、各省级党报要创造条件出版版面较少、价格较低、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农村版。而此前,大部分省级党报均自己办有农村报,如大众报业集团的《农村大众》报、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农村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河南农村报》等,这些农村报都已不能再用行政摊派的办法发行了,再加上《人民日报》及省级党报农村版的冲击,原来的农村报也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
体制外强势媒体做大机会来临
细则中规定,导向正确、经营状况良好,年广告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报社或1000万元以上的期刊社,也可以接收被划转的报刊。这一规定对一些有做大欲望的“民间”(相对于报业集团来说)报刊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以前想兼并一些报刊有着太多的障碍和束缚,而现在,可以无障碍地放开量来吃,并且,选择的余地也大了,只要肚子够大,胆子够大,很快就能吃成胖子。我想,像《体坛周报》、《读者》这样的有足够潜力做大的报刊社应该能认识到这一机会的价值,利用得好,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真正的媒体企业将现
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会议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今后,我国的媒体将不再是铁板一块式的事业单位,将有一批报刊社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一些意识形态属性不是很强的报刊社如计算机、汽车、体育、美容服装等报刊社,将有可能成为首先吃螃蟹的一族。由事业到企业的转制,看似无关媒体的内容质量,但它将对媒体的经营管理带来一系列的质的转变,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引入和完善、依照《公司法》等各项法规与市场体系的对接、投融资环境的放宽,都将给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青年记者 王立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