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由于煤炭、纸浆等原材料涨价,导致铜版纸、文化用纸和特种纸等纸张价格出现整体上涨态势。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却发现,新闻纸在此期间不但没涨价,反而有所降价,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供过于求竞争激烈新闻纸是我国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的纸张品种之一。上世纪末期新闻纸的短缺让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也极大地刺激了产能的增加。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内原有的主要新闻纸生产厂已基本完成技术改造;与此同时,众多不同规模的生产企业也相继建立,致使产量急剧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快报统计,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新闻纸生产完成155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13.29%。有关数字表明,国内新闻纸近两年每年的生产能力均在300万吨以上,而用纸量只有220万吨左右,总供应量远大于总需求量,导致新闻纸价格一路走低。
山东华泰纸业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厂家,自去年7月份20万吨制浆造纸生产线投产后,其新闻纸产能已达36万吨。据该集团销售公司的许小姐介绍,目前该厂新闻纸的出厂价为50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0元/吨左右。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前年在武汉投产了一条10余万吨新闻纸生产线,该集团销售公司济南分公司的张经理称,其新闻纸现价为4900元/吨,较去年同期低300元/吨左右。他同时表示,由于竞争激烈,现在新闻纸价格“有点乱”
。山东造纸协会副理事长蔡朝清告诉记者,山东成规模的新闻纸企业目前只有华泰一家,其余“上数的”十几家中等规模的厂家,年产量没有一家超过3万吨,许多厂家年产量只有几千吨。据估计,包括华泰纸业在内这些大大小小的造纸厂,一年的产能在50万吨以上,而需求却无法与之同步,导致价格、利润下降。滕州某造纸企业老板便抱怨说:以前卖一吨新闻纸能挣2000多元,现在只能挣七八百元,下一步准备改做利润较大的特种纸生产。
据报道,在国内8家以新闻纸生产为主业的造纸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吉林纸业、江西纸业、宜宾纸业、佳纸股份)因连续3年亏损被ST处理,而这4家公司都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新闻纸市场的供过于求。
报刊整顿雪上加霜报刊体制改革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特别是2003年对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治理,被业内人士公认为建国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整顿。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实施细则》规定,我国绝大多数县级报停办,众多的行业报、部门报刊走向市场,这意味着国内报刊界有近千种甚至更多的报刊面临生死考验,纸张消费随之有所减少。
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明:本次治理整顿后,仅停办的县级报就有300多家,以每家县报每周出一期4开4版、印数为5000份这种最保守的算法计算,一年就将减少新闻纸用量近4000万对开张,约相当于2003年总用纸量的4%;再加上大量的行业报面向市场后销量将减少,综合考虑,新闻纸总用量的减少“已成定局”。
国际市场低迷“拖累”
据了解,近两年来国际市场新闻纸行情一直低迷不振,价格持续下滑,输入国内的进口新闻纸价格也随之下跌。从2002年底开始,进口新闻纸价格已低于国内市场平均价,而2003年更是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再加上关税的降低,导致新闻纸的进口量正在不断上升。例如,去年大连口岸7、8月份新闻纸进口量同比猛增5倍多,而其平均进口价却同比下跌了9%。
另据华泰纸业销售公司有关人士介绍,我国自1998年开始对美、加、韩等国新闻纸实施的临时反倾销税政策,虽然至去年7月份到期以来一直在延续,但其重审期也只有一年时间。俄罗斯、瑞典等国已摆开阵势应对反倾销结束后的竞争,国内企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已至“谷底”
酝酿反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造纸原料和纸张价格的全面上涨,新闻纸价格降至谷底后,已呈反弹之势。华泰和晨鸣纸业集团的有关销售人员都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并称“正在酝酿调价”。
山东造纸协会的蔡朝清副理事长表示,市场之手是调节纸张价格的最有力杠杆,任何企业为了生存都会主动趋利避害,新闻纸价格的波动属正常情况,完全不必大惊小怪。用不了多久,新闻纸市场的低迷状况就会“云开雾散”。(导报记者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