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陕西“母亲河”的渭河,在八百里秦川静静流淌。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河水是黑褐色的。沿河造纸企业是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多年来难以根除的痼疾。
去年和今年的“三秦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暗访了关中大大小小近百家造纸企业,结果每家企业都在偷排偷放污水。为什么这些企业在花费巨资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之后,依旧违法排污?请看——
一位造纸企业主的自白
顺着污染的河水,我们找到了这家企业的排污口。
3月16日,在扶风纸业有限公司排污口,记者看到,大股带有刺鼻气味的黑褐色造纸污水涌入渭河支流——后河,出水口两边白沫高达四五厘米。覆盖半个河面的白沫浩浩荡荡,在河水中蜿蜒一两公里。省环境监理处工作人员判断,污水COD(化学耗氧量)含量在1000以上(国家排放标准为COD不超过450)。正在河边干农活的城关镇苟家庙村邓老汉说,黑褐色的水流了五六年了,河边两行柳树已经死得所剩无几。
赶紧进厂查看,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先是厂方工作人员说废水已处理,达标。待省环保局的人言明已经去排水口看过,并取了水样,工作人员又改口说,黑液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正在检修。
毫无悬念。被检查的几十家造纸企业几乎众口一辞,污水处理设施恰好都在我们检查的时候出了故障。追问之下,公司副总经理刘君录道出原委。
“我们的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2526万元,是省内造纸污水处理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设备选型最先进的。污水经过这套水处理设备,完全达标。处理1吨污水,要花费1.07元。按生产1吨成品纸产生200多吨污水计算,相当于每吨成品纸增加成本200多元。”
“由于生产原料麦草紧俏,目前每吨麦草的市场价已从去年的200多元上涨到近500元。3吨麦草生产1吨成品纸,而1吨成品纸的卖价仅上浮了200元左右。”刘君录告诉我们,由于原料欠缺等原因,年生产能力4万吨的扶风纸业有限公司,去年总产量只有2万多吨,纯利润70万元”。
刘君录说:“现在管得严了。没有环保设施的投入,就没有生存的机遇。我们也迫切希望政府能抓严些,家家企业都治理污染。但是政府和媒体往往抓大(企业)放小(企业),或者这边抓得严,那边抓得松,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合理。按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如果治污设备正常运转,我们仅治理污染的投资每天就在1万元以上,对企业来说,这些钱等于白扔了,而且每个月还要交纳五六万元的贷款利息。而小企业治污设备简陋,投资少,结果同样的产品市场价格,他们能赢利,我们就有可能要赔本了。”
这颇有点逼良为娼的无奈,而且这种不公平确实普遍存在。于是,几乎所有的造纸企业都在偷排污水,有的干脆擅自停运污水处理设施。偷排偷放,没有被抓住,省下的就是纯利润;不幸被抓住了,交点罚款,再接着干。就像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的,如果被抓住了,“一回生,多罚点;二回熟,少罚点;三回就是朋友了,能不罚就不罚了。”
面对企业的不满,省环境监理处副主任科员冀武一脸无奈,“去年之前,省环境监理处每年工作经费只有8万元。处里17个人的劳保、电话费、车费、出差费等都要从中扣除,化验一个污水水样需要3000元也在其中,而对企业的罚没款则全部上缴财政。这等于说,我们干得越多,越贫困。尽管今年工作经费有所上涨,但也只能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
治污的主动权在企业,加上环保法存在漏洞、政府和环保部门工作乏力、地方经济捉襟见肘等原因,使得治理污染任重而道远。
光天化日下,污染企业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在夜幕的掩映之下,还有什么不可以倾倒在流淌的水中——变黑发臭的渭河水就是证明。(元莉华 实习生 宋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