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文书消除法案》。一时间,一股“无纸办公”潮流在美国迅速兴起。曾经有人预言,不出3年,纸张将被彻底“扫下办公桌”,代之以经济高效的数字化网络办公新模式。有人进行了大胆的测算,宣称这场史无前例的办公革命每年将从电锯下拯救出用于造纸的树木多少多少亿棵,从而为全球植被保护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云云……
然而,时隔多年,“无纸办公”这个网络时代的新生儿却未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茁壮成长,电子文件仍然难以战胜纸张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媒介。时至今日,“无纸办公”理念并未为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尽管推进电子信息化的努力继续在办公领域取得进展,但本应与之同步的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办公新理念仍未深入人心。惟一有所不同的,或许是原本所谓的“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变成了噼里啪啦的敲字声,鲜明个性的手书变成了机械乏味的打印稿。
人们对“无纸化”的疑惑并非空穴来风。纸张是被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所证明了的保存信息和知识效果最好、保存时间最长的媒介,倘若有一天,纸张真正被电子媒介,如硬盘、软盘、光盘,还有VCD、DVD等所取代时,有谁能够保证百年后,它们依然能够安全地为人们妥善保管这些东西并且能为后世所读?且不说所有的电子媒介都不可避免地会受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产生质变,无法打开,单从电脑本身储存技术和形式的飞跃发展上来看,任何现有的保险系数非常大的新的媒介,都有可能被迅速地淘汰,无法被新的格式所支持,从而难以读出。例如前几年还流行的5.25英寸软盘现在已被淘汰,过去用这种介质保存的信息要么必须复制转移,要么就是无法读出。因此,“无纸化”的保存方式实在难以让人信任。
不少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则认为,电子文件冷酷,缺少人情味,“无纸办公”理念违背了人性准则,把原本充满乐趣的工作搞得单调乏味,使人从一开始就沦为电脑和网络的奴隶,理当受到抵制。现在许多作家依然固守奋笔疾书的习惯,在他们看来,敲出来的铅字冰冷生硬,没有灵魂。“无纸化”的文字是工业时代制造出来的精神垃圾。
从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来,“无纸化”进程的意义重大,其必要性无可争议。但是,如果说电子文件要完全取代纸质文件,大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像计算机、电视、广播的出现无法取代报纸一样,电子文件的盛行恐怕也难以完全取代纸质文件。以电子文件为主,纸质文件为辅,最圆满的结局或许就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