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暴露自己的隐私,以求炒作出名
“如果在我涨价期间,有进口纸张低价进口争夺市场,我们就立刻下调价格打压”
首先,山中本无虎。最近洋货中,虽然韩国产铜版纸有每年近100万吨的出口能力,但自2002年开始反倾销调查,在过去的一年中,韩国的出口目标市场己逐步转向了其他北美,澳洲等市场,而且每年有近10%的增长。同时预计韩国2004年GDP的增长率可达到4-5%,从而将带动印刷用纸的消费需求,韩国国内的销量将比2003年增长3%。内需与其他海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韩国可能对中国的出口数量仅仅限于5万吨左右。
日本厂商则早已用行动作出了回答,逐步放弃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 (这或许应该算是此次铜版纸反倾销之意外收获)
而其他远洋欧洲货更无短期大量供应的可能。一直以来中国市场就不是欧洲厂商的主要目标市场。欧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消化了大部分的产能。欧元的强势也无法适应中国的低价需求。同时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欧洲化学浆纸的产量开始下降,仅三季度就下降了10.8万吨,因此不存在库量的压力,需要向亚洲倾卸。因此,客观上就不存在大量进口纸涌入的可能。
相信此次号召大幅度涨价的厂家,在决策之前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只能推测作此姿态是给国人看的。其一,威慑自己的买家,担心买家利用此机会寻求其他供货渠道。但如果自信决策的正确性,又何苦如此瞻前顾后。其二,向其它国内厂家展示自己“呼风唤雨”的能力。但不知是否有机构帮他调查过“收视率”。因为大多数他所渴望的“观众”,正在埋头收拾他抛出来的市场份额。
当然,透过表面看实质,买家应该大有意外之收获。也就是“虽然我现在报价节节攀升,但只要有风吹草动,我的价格就立即跳水”。进口纸可能的冲击是原因之一而已;也可能因为库存压力;也可能因为同业竞争;也可能是现金流断链;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老总”看到销售业绩报表,心里不痛快。
同时,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有些存在不可预见性,那么此次价格上涨能够持续的周期,也就无法预测了。特别是有关“老总”的心情。面对不断下滑的销量,沉稳一些的,或许三个月、半年都会不动声色,静观后效;要是急噪点的,或许不出一个月,就要出手修改策略了。
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大张旗鼓的公布了两轮价格上涨之后,买家仍然不肯入市。如果没有在每一步价格攀升时都建立好坚固的支撑点,买家是不可能在高位采购的。因为一旦价格回落,完全可能会跌回到原位。
以前总是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或许对于信息不发达的卖方市场,可能更为适用。就目前的纸张市场来讲,可能更应该提倡买卖“公平”。也就是双方都应该赚取合理的利润。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试图获取暴利,或单方获利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 “炒作”也好, “坐庄”也好,用在演艺界大家都会谅解;用在证券市场,或许会招来证监会的调查;非要在纸张这种成熟的原材料市场一试身手,怕是连观众都没有一个。
“做事”下定要比“作秀”来得长久。(成功在纸 Hel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