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伊利、光明、三元、蒙牛、娃哈哈、汇源等国内几大乳业及果汁饮料行业巨头所采用的无菌包装生产线及包装材料均来自瑞典利乐公司,但利乐公司却不承认存在垄断和不正当销售行为。
协会出面调查。调查结果将上报四部委
2003年12月中旬,中国的乳品生产企业都接到了一份通知,经国家统计局同意,由中国包装协会牵头实施,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包装情况开展专项调查,要求企业如实填写调查报告,结果替企业保密,月底前必须反馈,调查的结果将报送国家4个部委,这是我国首次对乳品企业进行的包装调查。
利乐涉嫌捆绑销售垄断市场
据利乐的竞争对手反映,客户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无权选择其他包装材料,并迫使灌装机客户长期以来使用该公司的包装材料,达到排斥其他竞争对手的目的。该公司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手段,包括:以停止、限制供应灌装机零部件相威胁,迫使客户不敢与其他竞争对手定购物美价廉的包材。如在无菌包灌装机上采取分期付款,但付的不是钱,而是几年中订购额定数量的包装耗材的承诺,拴住了客户未来若干年内的耗材生意,有关客户如果在此期间尝试性地使用了别人的包材,就会遭到没收并拉走设备或者不提供维修配件、技术服务的暗示,迫使客户别无选择地使用“利乐包”。
垄断导致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
2003年,中国乳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增长的第六年头,乳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乳品行业从奶源竞争、概念竞争到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各个环节的竞争就一直没有间断。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使得奶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国统局的数据表明:全国液态奶的产量2000年为124。57万吨,2001年213。22万吨,2002年350。14万吨,2003年至六月为246。07万吨。然而,随着产量的剧增,乳品企业的利润率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乳品的前景已发生怀疑。原因何在?据了解,在乳业大发展的去年,无菌包装价格上升了2%,一家不以牛奶为主要产品的国内顶级饮料公司透漏,公司每生产一包液态奶要赔0.2元,原因是包装太贵。目前,中国无菌纸盒年消费量约为100亿包的耗材,折合人民币40亿元,约占全球的10%,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而且还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由于液态食品无菌纸盒包装具有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液态食品包装的主流,发展潜力尤为强劲。11月1日,利乐将“伊利公司中国首家实现销售利乐产品50亿包”认证牌匾交给伊利集团。伊利之1997年8月开始使用利乐包装。这50亿包利乐砖占到90%,中国消费者6年来消费伊利牛奶的同时,花了20.25亿元购买了利乐的包装,按照国内的同类产品,一年最低可节约6000万元。
利乐否认存在垄断和不正当销售
利乐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承认包装协会所说的95%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利乐公司的这种捆绑式销售行为,在美国的《谢夫曼法》、《克莱顿法》以及欧盟的《反垄断法》上,均被指控为不良行为而受到禁止和取缔。早在1991年,该公司因其在欧洲市场上实施了滥用垄断地位和捆绑销售,而被欧盟和欧洲法院判处巨额罚款。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亦将“搭售”行为列为禁止行为。
随想:前日,看到利乐在意大利因为帕马拉特之事,而被意大利经济警察调查,意大利帕尔马主席坦济家族,因为接收利乐公司销售反还款7000万欧元,揣入个人腰包,老坦济被捕入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