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rupa 1995以来,数字化印刷一直是挂在业内人士嘴边的热门话题,也是众多企业的努力方向。从数码相机、桌面出版,到数码打样、CTP直接制版,再到数码印刷,包括CIP3/4在内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已经逐渐由概念转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印刷革命到底在国内进行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总结。在《数码印刷》杂志的“数字技术在中国印刷业的应用”调查结果出来之际,本刊记者第一时间内采访了印前专家张桂兰老师、信华精密制版(上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沈南平和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印前部主管朱培森先生,请他们分别从专家和企业的角度来谈一谈自己对于数字技术应用现状的看法。
印前更上一层楼
从桌面出版技术的应用算起,数字化技术在印刷业真正的发展时间大约为10年。总的来看,这10年来我国印刷业的进步还是比较快的。
从印前、印刷和印后来看,印前的数字化步伐要迈得比较早,也迈得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印刷企业都有印前的基础。当初,从引进电分机开始,许多企业都可以独立完成组版、制版、印刷及印后等整个流程。所以印前的数字化技术,从桌面出版技术的普及开始,一直运用得比较好。同时,也正是由于印前设计的投资相对较少,桌面出版和数码打样也不需要太多昂贵的设备,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许多印前输出中心,对印刷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目前,80%以上,甚至此次调查的所有企业几乎都已实现印前处理的计算机化。
而从此次调查的数据看,在制版和印刷方面,还是传统的制版机、胶印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CTP和数码印刷在印刷企业的应用要比想像得慢,普及率不高。虽然各大厂商不断地推出越来越多的CTP、数码印刷设备,但是在国内的印刷企业中还没有很快地使用,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经费的问题,CTP、数码印刷设备的价格还是比较贵,不像桌面出版和数码打样设备只需要几万元。而现在一般的印刷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资金都比较紧张,底子比较薄,从调查数据来看,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投资数码印刷、CTP直接制版方面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相对而言,报社的广告收入很多,有资金可以投入到昂贵的CTP设备上来,而CTP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好的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是人们的认识还不能很快地跟上技术的发 展。就拿色彩管理来说,尽管早就开始强调色彩管理,但色彩管理并没有人们想像中运用得那么好。这和资金的关系不大,色彩管理的软件和工具并不贵,主要是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色彩管理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因为现在客户都强调产品的外包装,所以包装印刷企业要比书刊印刷企业在色彩管理方面重视和运用得多一些。
同样的,在数码印刷机的应用方面,还有一些人为像"数码印刷的质量不及胶印"这样的观点所束缚。其实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虽然数码印刷的效果和胶印效果有一定的区别,但造成这种观点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固守于原有的传统印刷的判断标准,在主观上首先就"抗拒"这一新技术。
总的来看,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一直在向前推进。国内的企业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应该把色彩管理工作抓好。这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能将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一个档次。
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企业的效益成正比
杭州影天刚开始创立时,就把自己定位于向高、精、尖企业方向发展。当CTP技术刚刚引起人们的注意时,公司便于2000年引进了克里奥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CTP设备。
从影天目前自身的情况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企业的效益是成正比的。因为现在印刷业发展的大方向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起步比别人早,发展比别人好,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户。虽然刚开始时,公司走过一些弯路,有些客户对CTP技术不了解、不接受,但是,在公司逐步掌握CTP技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之后,业务不断增加。如今,CTP和数字化工作流程已经成为影天参与市场竞争和品牌宣传的一个亮点。
在影天,数字技术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数码打样、CTP制版及CIP3的使用等方面,数字化流程是一个整体,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方面。就拿数码打样和CTP来说,要上CTP的话,数码打样必须可靠,而数码打样要做好,就必须从图像输入时就做好色彩管理。目前,影天CTP制版印刷后的效果还不能与数码打样的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一致,除了由于数码打样和印刷本身技术原理不一样外,还因为印刷效果要受到冲版机、印刷油墨、润版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实现数字化生产,用数据来说话,这种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对于CIP3/4的重视还不够。这是因为国内印刷企业相当一部分活件是接受外来的胶片而制版、印刷的。对于这些胶片,要使用CIP3/4,就必须将胶片晒版后,用专门的设备对版面上的数据进行读取,再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印刷机。而目前这种读取设备的价格比较贵,一般企业很少去购买。目前,影天已经使用CIP3,但主要是用于由公司自己进行印前处理、用CTP制版的一些活件。以印前处理的数据为基础,采用三菱公司专门的CIP3软件,将油墨数据反映到印刷机上,在印刷之前,便将每一个通道的油墨调好。
公司目前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印刷环境中,原来的设想是在网络开发的基础上,让客户通过网络将付印文件发给公司,公司对文件进行适当的处理后,由客户通过网络来确认,并将意见反馈给公司,公司再根据意见进行制版、印刷,客户可以在线查询订单的处理过程。虽然公司从2001年开始就在进行网络的建设,但目前还是困难重重,设想还不能很好地实现。一方面是客户的观念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客户的技术和设备跟不上。事实证明,要带动 客户共同进步,仅仅依靠一个印刷企业的努力是不行的。
数字化工作流程能够进一步降低人为因素或环境对整个流程的影响,但是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建设方面,印刷企业常常会遇到与原有设备的接口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上设备之前,最好能最大范围地考虑印前、印刷、印后的接口问题,这样整个流程就会运行得比较顺畅。影天原来使用的是海德堡的设备,后来之所以引进克里奥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CTP,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海德堡与克里奥以前是合作伙伴,它们的接口有相通之处。
数字技术在国内应用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尤其是CTP,随着版材的本土化供应和价格的下降,应用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但是在人才和技术方面,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 决。国内在数字化印刷技术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少,即使设备厂商会提供一些培训,也是理论性较强。在引进数字化设备之前,企业应该考虑到是否有更好的人才和技术力量能够让这些设备真正发挥作用。此外,还要对客户做好培训工作,要和客户经常交流,将客户纳入到整个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来。同时,随着环境、设备和材料的改变,数字化工作流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建设数字化生产的系统工程
此次调查结果反映了现在中国是个印刷大国、但不是一个印刷强国的真实面貌。市场和人才是造成数字化技术运用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因为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 衡,而源于地域经济实况的印刷产品要求及各个企业的市场定位有高中低之分,这就决定了各个企业内部设备的数字化构建框架有比较大的区别。某些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市场发展不成熟。科技教育的落后造成人才的短缺,这两个主要因素是导致应用数字化技术还不能全面、健康展开的根本原因。
印刷企业要进军高端印刷产品市场,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要在营销、生产、管理技术上形成一条灵活、敏捷、科学、通畅的知识流。
在理念上,数字化生产建设是在新的形势下的系统工程学。管理者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要用运筹学提供数学工具,以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要实现(系统论+运筹学+电脑应用技术)×艺术审美=数字化印刷的系统工程学。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对于调查报告中所提的各项生产工具、软件及配件的应用,要综合高端产品市场的需要与自身掌握的能力及资金的状况等因素来配置。比如数码相机、扫描仪、CTP、数码打样等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不能分割开或者中间漏掉一个环节。比如,ICC在柔印制版中的应用,必须结合柔印网点增大率很高的特点来应用才有现实意义。因此信华公司的ICC是与DGC(网点增益补偿)同步结合探索的,把DGC看作是印前ICC的延伸,并在柔印机生产中予以落实。
现代化企业和传统企业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在时间的价值观上不一样,因此,要将基础网络化环境和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建设来认识和抓好。
对外要利用互联网拓展业务渠道,保证与客户及时、顺畅地沟通与交流;在企业内部,要建设好局域网,来保证各个工种、工段、工序之间迅捷的信息传输。
还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科技上的进步和设备、材料的改进,虽然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是它绝不会自动地提高产品的档次,因为如果思维还停留在旧的时代、旧的设备上,新的生产工具、软件和材料就会给你造成麻烦。所以说,光有钱去买好的设备并不代表企业的技术先进,关键还在于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观念和思路要转变。企业要把重点放在人的观念上,要永远面对事实,从实际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