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5日,一只简称为“岳阳纸业”(代码600963)的股票上市,引起了诸多关注,业内评价,“湖南造纸产业的龙头企业迈入了资本市场”。
这个龙头企业,即岳阳林纸集团有限公司。值得探究的是,6年前,它还是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但现在,它已成长为“中国造纸业中最有实力的造纸企业之一”。“这张纸”是如何壮大的?
重新崛起
1998年7月,时年54岁的王祥接任岳纸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岳阳林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可谓“临危受命”。
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局部停产、产品很少,几乎没有现金流入,企业明亏暗亏总额高达1.3个多亿。在全国1700家亟待脱困的大型国企名单中,岳纸榜上有名。
“扭亏战打了一年半。”王祥介绍,从1997年到2002年年初,岳纸走了一条由不问市场到适应市场再到引导市场的产品开发之路。1998年至2000年,相继开发了表面施胶新闻纸、热敏原纸、无碳复写原纸、静电复印纸等13个品种、80多种规格,可以说,这些产品都适销对路,及时地适应了市场变化的需求。通过产业整合和产权变革,岳纸重新进入成长期。
到2001年,岳纸实现两个增长超百分之百:即利润总额1.0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利税总额2.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79%。
左扩右张
2000年,岳阳林纸集团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求向外扩张。
沅江纸业走过的路,似乎是每一个被岳阳林纸集团兼并的企业的共同经历。
2000年,这家1958年建厂的老牌国企在曾经的辉煌之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沅江纸业副总经理陈惠生回忆,1996年,一场特大洪水的袭击使沅纸遭受灭顶之灾,加上机制不畅、管理不善,到1999年底,“企业面临资金奇缺、设备老化、机制僵化、人心涣散、人才外流等多重问题的困扰,濒临倒闭破产”。
一个重大的抉择摆到沅江造纸厂所有员工的面前———沅纸要往何处去?是否只能等待破产的命运?
几经周折,沅纸选择了整体投靠岳纸。2000年3月,沅江造纸厂改制成为隶属岳阳林纸集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子公司。
“沅纸从此开始了重生之路。”陈惠生称,在岳阳林纸集团的强力支持下,当年5月,沅纸开始盈利。
2000年,沅纸全年除填补亏损640多万元外,还盈利96万元,甩掉了连续4年的亏损帽子;到2002年,年产量已由改制前的1999年的3万吨提高到6万多吨,员工年人均收入由5000余元增长到12500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1999年前的沅江造纸厂。去年,沅纸的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员工年人均收入达到1.42万元,为1999年的2.5倍。2000年到2003年,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5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达8000多万元。
以兼并沅江造纸厂为起点,岳阳林纸集团迈上了低成本扩张战略之旅。随后几年,岳阳林纸集团相继吸收合并岳阳市木材总公司、冷水滩造纸厂、城陵矶港务公司、怀化市洪江纸厂、长江木业公司。
与沅江造纸厂相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企业都是响当当的企业。冷水滩造纸厂曾是我省第三大造纸厂,城陵矶港则是我省唯一一个通江达海的外贸口岸,拥有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岳阳市木材总公司也曾是中南最大的木材集散批发企业。但在体制转轨的情况下,由于市场压力及内部管理等原因,企业都陷入了亏损。在岳阳林纸集团的强力助推下,这些曾经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困难老国企,相继摘掉了连续数年亏损的帽子,重新焕发生机。
成功移植
“岳纸有一双神奇的手,看准一个,兼并一个,改制一个,扭亏一个,搞活一个,个个成功。”王祥戏谑地为岳纸的成功扩张注解。
在实际操作中,王祥更乐于这样表达:“观念、文化、管理、机制的移植,是岳纸成功的关键。”
王祥认为,观念转换是企业转活的第一推动力。对吸收合并入岳纸的企业,首先要观念转换。岳纸提出,原有班子成员和骨干队伍一般不撤换,但观念必须转换,“不换脑子就换位子”。“先进的企业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则为企业锻造了重新造血的能力”。
在经营体制上,岳阳林纸集团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将岳纸、沅纸、冷纸的销售公司合并组建为销售总公司,整合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岳纸主要生产新闻纸、高档书写纸,沅纸主要生产中档书写纸,冷纸和洪纸主要生产包装纸,使得三地产品优势互补,不搞内部竞争。
王祥介绍,在这样的态势下,兼并与被兼并企业都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双赢之路。几年里,岳阳林纸集团的产能由12万吨增长到55万吨,装备水平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资产资本资金经营成效显著,由岳阳林纸集团控股的岳阳纸业股份公司顺利上市发行。集团总资产由10.84亿元增长到61.23亿元,所有者权益由5.37亿元增长到25.35亿元,利税总额由不到4000万元增长到2.84亿元。(记者 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