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务省近日作出决定,新版10000、5000、1000日元纸币将从今年11月起正式开始发行。发行新纸币,除了要防止日益增多的伪造纸币外,更多的则是对刺激经济效果的期待。 日本财务省曾就此进行过推算,如果从发行之日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所有目前正在流通的纸币都将得到更新的话,那么,纸币的大量印刷,因油墨和用纸需求的增加而扩大经济的波及效应。日本的民间智囊机构则预测,由于新纸币将采用最新的“全息”技术,可通过自动售货机和自动取款机(ATM)的更新来刺激日本国内的市场。新纸币的发行,将需要能够识别现流通纸币和新纸币的大小与图案的新机种。目前,日本国内出售饮料、香烟的自动售货机、电车售票机、换币机,合计起来大约有560万台,对现有的ATM机平均每一台的改造费用大约需要30万—50万日元。如果按日本国内大约有十五六万台ATM机来进行推算的话,应该出现400亿—500亿日元的“特需”。
但是,这样的“特需”只是给生产和销售自动售货机、ATM机、换币机的企业带来了实惠,而对于购买方来说则是增加了一大笔额外的支出。日本的金融机构、铁道公司、生产饮料的厂家将不得不削减其它方面的支出,来进行额外的设备投资。因此,发行新纸币来刺激经济能产生多大的效果?日本国内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恐怕不占少数。1984年和2000年日本曾两度发行新币,但产生的效果却不尽相同。1984
年货币面额的更改带来了对自动售货机大量需求。它的发行对经济产生了波及效应和乘数效应。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货币面额,在适应大额化支付需求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刺激经济的作用。而2000年印制发行2000日元新币则是期待在千禧之年,日本经济能由10年的沉沦走向复苏,通过发行新币来刺激消费的增加。但新币刚刚发行就出了印刷纰漏,有相当一部分的新币左上角的识别编号和右下角的识别编号不一致,因此,它一出场就成了收藏家们的收藏对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见不到新币的面。对此,日本民间出现批判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分析认为,与发行新纸币相比,或许改变货币的面额更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比如说,将现在流通的100日元硬币的面额变成1日元,在购买价格不足100日元的商品时,其价格表示就变成了1日元以下。如果现在购买价格为70日元的商品,那么货币面额变更后商品价格就变成了0.7日元。如果1日元成为最小的货币单位的话,那么,价格为0.7日元的商品,也必须支付1日元,这实际上提高了商品的价格。
但改变货币面额以后,将不仅仅是发行新纸币的问题,商品价格的变更导致实质上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的表示方式也将随着发生改变。而由于商品价格的变更,自动售货机、车站的价格表示方式,出租车、百货商店、超市的价格表示方式都会随之改变。进而对印刷、纸张、生产自动售货机、出租车计价器的厂家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货币币值的变更,还会引发提高物价的效果。(驻东京特约记者 马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