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新闻中心商务中心价格行情数据中心纸业搜索纸业社区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首页
国内 国际 财经 环保 企业 印包 专题 分析 参考 直播 视点 纸业行 图片
 

2003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

2004-08-11 国家林业局
 

     2003年,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继续全面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3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826.28万公顷,比2002年增长 21.92%,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90.61%,其中人工造林760.23万公顷,飞播造林66.05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到897.48万公顷,比2002年减少13.36%,其中本年新封山育林137.66万公顷,与2002年基本持平。

    2003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333.25亿元。其中国债资金97.93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8.06亿元,两项合计占全年完成投资总量的85.82%。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自1998年陆续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009.75万公顷,累计完成投资946.70亿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790.12亿元,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83.46%。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3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展顺利。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在工程实施初期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木材减产任务已按规划完成,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取得重要进展,公益林建设稳步推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出现生机和活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83万公顷,其中防护林比重达到96.27%。人工造林18.19万公顷,飞播造林50.64万公顷;全年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61.39万公顷,比2002年增长50.13%;森林管护面积达到8789.22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管护面积259.80万公顷。个体承包管护面积1648.81万公顷,占全部管护面积的18.76%,比2002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03年工程区木材产量完成923.47万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9.40%,比工程基期年份1997年的3205.40万立方米减少了2281.93万立方米,下降了71.19%。

        2003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单位年末全部在册职工人数108.52万人,其中在岗职工72.85万人、下岗待安置职工9.84万人,年末离开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25.83万人,分别占全部在册职工人数的67.13%、9.07%和23.80%。自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27.58万人。截止到2003年末工程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共有109.56万人,其中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53.77万人,占49.08%,占全部在岗职工人数的73.81%。

    2003年用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的各类资金达到75.5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4.06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15亿元,中央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5.01%。

    工程实施6年来,已累计完成荒山造林368.67万公顷,封山育林679.90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公顷左右。6年来,累计少采伐木材11127.6万立方米(按工程范围内起始年份1997年3205.4万立方米测算),少消耗森林蓄积量21419.83万立方米,相当于“十五”期间减少两年的全国商品材限额消耗。因木材停伐和减产造成的74万富余职工目前已经分流安置60余万人,占应分流人员总数的81.08%。6年来,累计投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类建设资金380.75亿元,占规划投资总量的36.40%,其中国家投资356.02亿元,国家投资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际完成投资总量的93.51%。

    对4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样本县和32个样本森工企业开展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
    工程区内森林资源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自1997年到2003年,44个样本县有林地面积从468.44万公顷增加到516.00万公顷,6年增长了10.15%。32个样本森工企业有林地面积从787.1万公顷增加到827.1万公顷,期间增长了5.1%。

    木材产量调减对地方财政及县域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为地方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天保工程实施以来,44个样本县财政减收累计达125787.1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7.49%。2003年44个样本县国内生产总值为593.24亿元,比1997年增长60.83%,年平均增长8.24%。2003年,44个样本县森林蓄积量比1997年增加3366.20万立方米,6年增长了9.57%。32个样本森工企业森林蓄积由1997年的66778.7万立方米增加到79556.7万立方米,6年增长了19.13%。

    林业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44个样本县1997年木材采运及木材加工、经济林产品、林下资源开发以及森林旅游业产值之间的比值为45.70:44.80:5.24:4.26,到2003年,这一比值变化为9.37:53.22:7.32:30.09。前后比值变化表明样本县林业产业结构已经由以木材采运及加工业为主,转向经济林产品、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类型。

    林区人口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依赖大大缓解。天保工程实施前,44个样本县共有2.45%即37.60万人口依赖森林而生存,木材采伐和加工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50%以上。天保工程实施后,这部分人已寻找到新的生活门路,不再依赖采伐森林和木材加工而生存。天保工程的实施,同时改变着农民主要依赖森林而获取能源的生活方式。44个样本县调查数据显示,以薪材为主要能源的农户1997年为155.50万户,目前已减少到130.71万户,减少了15.94%。

    二、退耕还林工程

    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国务院发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正式施行,退耕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退耕还林成果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工程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84.09万公顷(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内的退耕还林,下同),完成种草面积19.69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41.81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342.28万公顷,分别比2002年增长49.62%和30.31%。在全部造林面积中,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79.91%,比2002年提高4.26个百分点。西部12个省区(含新疆兵团)共完成410.82万公顷,占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的60.05%。全年兑现粮食94.28亿公斤,种苗补助费54.81亿元,生活费补助28.18亿元,1885万农户从中受益。全年完成投资225.9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49.74亿元,国债资金59.24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66.26%和26.2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5年来,已累计完成1332.58万公顷(约2亿亩)的造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643.65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688.93万公顷。累计完成投资394.5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完成366.42亿元,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92.87%。工程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对100个退耕还林样本县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得到了实惠。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16个样本县的数据显示, 2003年沙化土地面积比1998年减少42.0万公顷,5年下降24.01%。据四川省洪雅县监测数据,该县2003年退耕还林地块比退耕还林前的1999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4.96吨,增加蓄水18立方米。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2003年100个样本县粮食播种面积为411.11万公顷,比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减少20.60%,由于采取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等措施,2003年粮食平均亩产增长21.50%,粮食总产量仅比退耕还林前下降4.3 %。

    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截至2003年底,100个样本县共退耕还林91.4万公顷,其中25°以上坡耕地50.1万公顷、沙化耕地9.1万公顷、缓坡耕地14.6万公顷、其他耕地17.6万公顷, 25°以上坡耕地为退耕主要地类。100个样本县有林地面积从1998年的861.3万公顷增加到2003年的944.3万公顷,增长9.6%。2003年,有79个样本县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了1.7和5.5个百分点;林业产值5年间增长了60.6%,年平均增长12.1%。

    退耕还林工程投资对农户收入贡献显著。由于退耕还林现金和粮食补助增加了退耕农户的转移性收入,退耕农户的收入增速快于区域内非退耕农户。100个样本县的退耕农民每人每年从退耕还林工程中获得的补助(含粮食折资)为225元,相当于2003年100个样本县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2.0%。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2003年78个样本县外出打工人数达511.1万人,占当年样本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4%,外出打工人数分别比1998年和2002年增长73.8%和14.0%。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并找到新的就业门路。

    退耕后的坡耕地已经开始陆续产出。据55个样本村调查结果,2003年产自退耕地的干鲜果品产量为164吨,比2002年增长64.1%,占当年55个样本村总产量的3.1%;产自退耕地的药材产量为57.7吨,占当年55个样本村总产量的22.7%。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3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若干意见》,从政策机制上引导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承包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荒山荒地荒沙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为健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下发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技术规定》,为各地根据不同情况科学指导营造林提供了标准依据,从技术规定上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2003年工程范围内的75个县共完成治理面积132.16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82.44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完成人工造林71.69万公顷,飞播造林10.75万公顷;在人工造林面积中退耕地造林完成33.22万公顷, 退耕地造林占全部人工造林面积的46.34%;全年封山(沙)育林面积达到95.20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28.74万公顷。草地治理面积15.22万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5.76万公顷;水利配套工程完成5380处。为解决工程区内生态退化和农牧民生活困难等问题,2003年5省(市)生态移民人数达到2.22万人,涉及户数5948户,生态脆弱地区开始进入休养生息和良性恢复状态。2003年完成总投资25.8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3.95亿元,国家投资占总投资的92.54%。

    工程实施4年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71.81万公顷,累计完成林业方面投资56.5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1.88亿元。

    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9个样本县(旗)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土地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3年19个样本县(旗)沙化土地面积、沙化耕地面积和沙化草场面积分别比2000年减少了43.69万公顷、26.54万公顷和8.28万公顷,4年减幅分别为16.08%、26.77%和5.05%;受风沙危害的乡镇数由2000年的259个减少到2003年的227个,4年减少32个;受风沙危害的农牧民人数由2000年的296.03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78.72万人,4年减少了5.85%。

    森林资源明显增加。19个样本县(旗)林业用地面积由工程实施前2000年的365.29万公顷增加到2003年的431.04万公顷,增长了17.99%;有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151.23万公顷增加到2003年的169.46万公顷,4年增长了12.05%;林草覆盖率由19.29%增加到20.86%,提高了1.57个百分点。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从2000年到2003年,19个样本县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30.7%、55.42%和38.11%。林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了2.5个百分点。由于采取生态移民、禁牧和围栏舍饲等措施,使过牧现象有所缓解,2003年年末样本县(旗)大牲畜存栏头数比2000年下降了29.33%。
       林业产业成长良好。2003年19个样本县(旗)锯材产量、人造板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774.95%和227.08%,2003年样本县(旗)森林旅游人次比2000年增长了74.03%,旅游收入增长了17.17%。

    四、“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由三北防护林四期、长江流域防护林二期、沿海防护林二期、珠江流域防护林二期、平原绿化二期和太行山绿化二期6个工程组成。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它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2003年,全年完成造林27.5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6.20万公顷,飞播造林1.33万公顷,营造防护林的比重达到86.29%,比2002年提高了9.64个百分点。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6.43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7.73万公顷;低效防护林改造面积9491公顷。全年完成投资8.5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91亿元,占57.48%。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3.57亿元。
      
三北四期工程自2001年实施3年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27.08万公顷,完成四期规划任务的13.38%;累计完成投资32.72亿元,占四期规划投资的9.24%,其中国家投资17.18亿元,占三北四期规划中央投资总额的10.67%。

    (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包括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以及太行山绿化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较早开展的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003年,工程在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2003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5.83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10.88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工程3.86万公顷、珠江防护林工程4.47万公顷、太行山绿化工程5.00万公顷,平原绿化工程1.62万公顷。在全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完成22.50万公顷,飞播造林3.33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9.48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封14.76万公顷。低效防护林改造面积完成3.42万公顷。

    2003年,5项防护林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4.66亿元,其中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完成4.14亿元、沿海防护林工程2.92亿元、珠江防护林工程1.31亿元、太行山绿化工程1.04亿元,平原绿化工程5.25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8.24%、19.92%、8.94%、7.09%和35.81%。在总投资中,5项工程国家投资完成8.71亿元,所占比重为59.41%。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6.97亿元。

    长江流域等5项防护林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07.33万公顷,完成二期规划造林任务的9.94%。完成投资52.4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6.78亿元,国家投资占总投资额的51.04%。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03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继续稳步推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优化和恢复得到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和培植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建自然保护区133处,新增保护面积900万公顷,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538个,总面积达1.18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2.30%。其中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1029个(5679.83万公顷),湿地生态类型保护区180个(3203.36万公顷),荒漠生态类型保护区45个(1309.56万公顷),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75个(110.52万公顷),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09个(1476.57万公顷),各种类型保护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8.22%、27.19%、11.12%、0.94%、和12.53%。全国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4个,国家级保护区面积7137.61万公顷。全国自然保护小区达到51218个,总面积730.08万公顷。大熊猫、金丝猴、老虎、藏羚羊、兰科植物等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截止到2003年末,国家已划定禁猎区2664个,总面积为4910.56万公顷。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1处,面积303万公顷。全国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建设的人员310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888人。

    2003年工程完成投资5.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6亿元。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1.2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完成6.62亿元,国家投资所占比重58.79%。

    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自2001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新建自然保护区629处,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1600万公顷,新增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67%。

    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是一项兼具生态功能的林业产业基础工程,由于其市场化运作的特点以及国家陆续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和用材大户正在成为这项工程的建设主体,社会资金对这项工程建设表现最为活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59096公顷,完成低质用材林改培10668公顷,共计69764公顷。在全部造林面积中,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0425公顷,迹地造林面积25275公顷,非林业用地造林面积13396公顷,分别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4.56%、42.77%和22.67%。在造林面积中,农户、外资、龙头企业成为速生丰产林建设的主体,占速生林造林总量的71.95%,比2002年提高了3.94个百分点。在造林和改培面积中,其中纸浆原料林11482公顷,人造板原料林30418公顷,大径级用材林8886公顷,其他工业原料林18978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16.46%、43.60%、12.74%和27.20%。树种包括桉树、相思树、松树(南方)、杉木、柳杉、杨树、泡桐、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椴树及竹类等。全年工程完成投资31297万元,国家投资455万元,仅占全部投资总额的1.45%。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相关报道:
海南首家林业工程监理公司成立 全程监控造林
国际纸业公司考察北海林业发展状况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 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抵制金光集团“圈林”计划
林业成为国内外企业来云南投资的新热点
福建省林业重点打造“三个五”
热点推荐
为了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各公司目前都已制订了相应的扩张计划——抓好源头再做大规模,用“林纸一体化”的绝招来赢得新利润 ……
服务中心
会员服务
欢迎投稿
图片新闻
香港印刷业商会朋友在力嘉国际马伟武董事长新居前留影
 
 
公司简介 | 本站动态 | 服务条款 | 版权条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方式 | 公司招聘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