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封山育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99年以来,全国先后有河北、浙江、安徽、福建、吉林、湖北等省召开全省封山育林工作会或现场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区发布了封山禁牧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封育成林面积已达3338.1万公顷,占我国有林地面积的21.7%,为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贡献3.6个百分点。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8月13日在全国封山育林现场会上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增加投入等措施,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封山育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了大规模造林“灭荒”工作,封山育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先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有相当面积的森林都是通过封山育林实现绿化达标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封育成林面积达3338.1万公顷,占我国有林地面积的21.7%,为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贡献3.6个百分点。二是增加了森林资源,使各种宜封地类很快成林,优化了林分结构,提高了森林质量。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在结构上主要体现为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乔、灌、草相匹配的混交林,构成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稳定性高的森林群落,有效地起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封山育林形成的天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各种飞禽走兽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和繁衍条件,在许多封育区,多年来不见的野猪、狼、獾、金钱豹等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四是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大面积封山育林逐渐成林,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发展林业、畜牧、旅游等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一些旅游区,通过封山育林,有效地改善了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1985年5月,原林业部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封山育林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把封山育林作为加快绿化祖国山河的一项战略措施,下大力气抓紧抓好。1989年6月,原林业部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封山育林工作的通知》,对封山育林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199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1989-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将封山育林列入重要建设内容之一。1999年以来,全国先后有河北、浙江、安徽、福建、吉林、湖北等省召开全省封山育林工作会或现场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区发布了封山禁牧令。
封山育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我们的祖先在修筑长城时就开始营造榆溪塞以保护长城和屯兵,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封禁”。《中国森林史料》考证,清王朝初期,为保护满清发祥地,对东北地区实行了禁止采伐森林、采矿、渔猎和农牧的“四禁”政策,封山育林已具雏形。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封山育林4312万亩,封山育林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