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顺县改尧镇翁贵村,人们还在利用传统造纸术生产民间祭祀专用白纸。笔者日前探访了这个小小村落的手工作坊,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手工造纸。

在制作之前,收购来的构皮树树皮需要在水中浸泡四十九天
这个规模不大的古法造纸作坊,没有现代造纸技术、机械和动力,每天有二三十个当地人作业。造纸流程有五个大的作业区,即:树皮浸泡区、树皮捶捣区、树皮蒸煮区、纸张生产区、纸张烘干区,涉及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手工操作,设备极其简单。

树皮纤维饼放入水缸后,只需用纱网一荡,便生成了湿漉漉的纸张
据了解,翁贵村造纸系祖传,已有十多代人,至于该作坊始建于何年则无人知晓,现在这里已变成一个公共作坊,由几个当地老板支撑着。在城市人把手工制纸当做一项时尚来消费时,这里生产的白纸因完全沿用原始方法制造,产量不高,用途单一,而村民们一个月工钱仅100元左右,加上现在山里山外丧葬大搞移风易俗,白纸销售不好,未找到新的出路,这个古法造纸作坊将面临着存亡的挑战。

经过二十一天入锅蒸煮后的树皮,撕碎后还要用脚踩木槌砸成纤维饼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