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有关专家经过全方位论证,提出本世纪头20年云南省林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林纸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水平地把云南建成中国最大的林纸一体化基地。
舍我其谁
发展林纸产业,云南天赋优厚。
自然优势。云南是森林资源大省,拥有森林面积2.6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近1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10,有发展林浆纸基地的巨大空间。全省气候条件优越,光、热、水、土要素匹配协调,植物成长条件良好,适宜营造速生丰产林。
产业基础。林纸一体化是世界造纸业发展的方向,但长期以来,我国林纸产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根据国家出台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具体布局是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有条件地区、黄河淮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不少造纸大省在林纸一体化方面都是刚刚起步。而云南林纸产业相对其他省份起步较早,以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探索林纸一体化的道路,到目前为止,已拥有原料林基地100万亩,造林50多万亩,累计生产木浆25万吨,先后研究了20多种阔叶树种,便于永续利用森林资源。
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诸多优惠政策为林纸产业吸引资本进入创造了条件。
区位优势。云南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的交汇处,这一区域拥有30亿人口,GDP为2.5万亿美元,为云南林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市场需求。中国已成为纸制品消费大国,中高档纸制品供不应求,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而云南本地纸制品市场的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2003年,云南纸制品需求量约70万吨,市场制品43余万吨。高档纸产量仅为1.41万吨,占总量的6.2%,消费近5万吨,市场缺口约3.6万吨。中低档用纸生产21.45万吨,产品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
瓶颈仍存
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这是云南省林纸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云南省2003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造纸企业57户,年生产量近20万吨,平均每户企业实际生产量有3500吨左右,还没有达到全国的1/3。由于平均规模小,竞争力弱,加之产品结构雷同,导致不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
原料供应不足。这是制约云南省林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云南有以木材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企业5户,生产能力20余万吨,由于原料短缺,每年生产量仅达10多万吨。
环保和污染问题。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制浆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0%至12%,居第三位;排放的污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约占全国的40至45%,居第一位。云南省造纸工业也存在着同样尴尬,近年来,云南省的纸及纸制品行业年废水排放量约3682.1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2%。
发展目标
对云南林纸产业纸浆发展规模,专家经过论证绘出如下蓝图:第一方案:到2010年,纸浆发展到151.3万吨规模。其中,木浆90万吨,竹浆33.9万吨,蔗渣浆13.2万吨,麻浆14.2万吨。到2020年,纸浆发展到449.4万吨。
第二方案:在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林纸企业、集团的情况下,全省2010年林纸产业发展规模达538.4万吨。其中:木浆350万吨,竹浆161万吨,蔗渣浆13.2万吨,麻浆14.2万吨。2020年纸浆发展规模达1357.4万吨。
在实施第一方案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争取各方支持,向第二方案提出的目标努力。
全面升级
高起点、高水平把云南省建成国内最大的林纸一体化基地,基础工作必须全面升级。
首先,建好“第一车间”。对全省林纸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完善林地林权流转政策,推动商品林地、林木走向市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制浆造纸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大力发展造纸原料林基地。通过企业自行投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把原料林基地建设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逐步实现林纸产业用材基地化。
其次,引进战略合作者,迅速提升云南省林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第三,采用先进技术,优化产业增长方式。利用先进技术,促进“第一车间”质量保证,效益提高,为林纸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资源;利用先进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利用先进管理,实现云南省林纸产业经济规模化、技术集成化、资源集约化,促进产品研发,降低单位成本,优化产业增长方式。
第四,采取措施做到生态最好、污染最小。
第五,发挥政策威力促进产业成长。把林纸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产业,对纸工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产业提升,促进林纸一体化产业快速成长;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鼓励私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林纸产业;争取国家政策倾斜,保障林纸基地用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保证林纸产业持续发展;完善现有政策,修改完善现行户籍政策和农转非政策,保障农民转为林业工人或脱离土地进入城镇渠道畅通。(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