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纸和纸制品消费已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而且我国又是最大的纸浆进口国,纸消费量持续增长。纸业专家郭永新说,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改革传统的经济模式,把造纸业建成“绿色产业”,对于中国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郭永新说,造纸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造纸产生的废物对环境污染,已成为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草木之争”后,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才最终确立了“木材为主”的路线。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情况则是,中国木材资源严重匮乏,所以以草浆纤维原料制浆造纸的各类造纸企业仍然占行业内企业总量的65%以上。这种情况特别存在于许多规模小的乡镇企业中。
据权威统计,中国年产万吨以下的小造纸厂有5000家以上。而它们又普遍采用草浆为主要原料,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能耗、水耗偏高,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造纸工业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均消费更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
2003年,中国纸业的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和14%,仅次于美国。2000年—2003年,中国木浆进口量以每年22%的幅度增长,居世界第一位。
纸的消费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根据中国造纸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造纸工业中木浆原料的自给率将从现阶段的5%至6%提高到20%,而发达国家保持在90%。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和模式发展下去的话,中国的造纸工业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面临资源枯竭的尴尬局面。因此,造纸业正处于由传统的粗放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的重要转型期。而走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工业的循环经济道路,就成为毋庸置疑的选择。
郭永新说,减量、再用、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就造纸工业而言,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是我们必须借鉴的先进经验。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革命”的时代来临了,“绿色经济”也呼之欲出。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循环经济的内涵是统一的。
当然,循环经济不可能天生,必须靠各方面政策强有力地推动。中央在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倡导用绿色GDP来衡量发展。
就造纸工业而言,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是我们必须借鉴的先进经验。即在市场机制的促使下,将原来分离的林、浆、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让造纸业负担起造林的责任,自己解决木材原料的问题,发展生态造纸,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生产格局,促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
郭永新说,林浆纸一体化不仅符合中国林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中国造纸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其实质就是绿色经济。
在这方面,金光集团(APP)中国公司的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2004年4月30日,该公司旗下的金东纸业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首批环境友好企业”;6月10日,中国首届“工业与环境高峰论坛”上,APP的林浆纸一体化和环保实践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讨。APP作为“绿色企业”的根本方式是通过管理手段和先进科技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从而达到良性循环。2003年,APP中国公司实现利润约1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超过7亿元。
从宏观角度来讲,必须对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作出重要调整,进一步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还要求企业具有环境成本意识。环境是一种资源,应是有价值的。环境成本内在化是当今世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这种消费环境的变化,已经使企业成本扩展到包括生产与发展在内的全部社会成本。
以APP为例,其清洁生产方面达到了“无污染造纸”的程度,而且水耗仅为国家标准的1/6,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金光集团整合林业与造纸业,以人造速生林作为浆纸生产的可再生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纵向的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整合成一条跨行业的经济循环发展链。在这一经济循环模式中,原本需要投入的环保(造林)成本转化为利润的组成部分,而浆纸生产的利润则为扩大造林投资提供了可能。
目前,APP在中国内地拥有13家全资或控股的浆纸企业,年浆纸加工生产能力为250余万吨。与之配套,APP建立了20余家林场,造林面积已达220余万亩,为APP的浆、纸生产提供了可持续获取的资源。可以说,良好的管理与生产高效率,使金光集团真正做到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经济利益“三赢”。 (消费日报 记者黄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