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在海南洋浦开发区,由金光集团麾下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sia PulpPaperCo.Ltd.简称APP)投资的金海浆纸公司,正在为即将正式投产做着最后的准备。记者看到,在原料区已经储备了大量木材、木片。据悉,这是中国提出走“林浆纸一体化”之路后,第一个成功上马、并即将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林浆纸项目。该项目的投产预示着中国“林纸一体化”将驶入快车道。
中国提出“林纸一体化”已经有20年了,但前些年,由于林业和造纸业的分离,受行业政策、投资效益、融资渠道、宜林土地供应、速生林生长周期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林纸一体化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近年来,国内上马了一些林纸一体化企业,比如湖南的岳阳纸业、云南的云景林纸等,中国“林纸一体化”开始起步,但由于受政策、资金、技术、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林纸一体化”一直步履蹒跚。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对纸制品需求的急速放大,中国的林业资源和纸业市场吸引了国际纸业巨头的目光,印尼的金光集团、日本的王子集团、新加坡的金鹰集团、芬兰的斯道拉·恩索公司、美国国际造纸公司(IP)等都看好中国的林业资源和纸业市场,纷纷来中国投资,而且投资规模巨大。随着海南金海浆纸的建成投产,以及一批外资林纸一体化项目的上马,中国的林纸一体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金光集团1992年开始在华投资,19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伴随着金光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在中国的实施,围绕中国发展“林浆纸一体化”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过。既有关于环保排放、生态保护的争论,也有关于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争论,还有来自世界顶级纸业投资商的激烈竞争。
但是我国政府对走“林浆纸一体化”的决心是坚定的,这从由国家发改委编制、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轻工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就可见一斑。
林纸结合:
中国造纸业的必然选择
林纸一体化是发达国家林业和造纸业工业合作共同发展的普遍做法,是指林业和纸浆造纸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并将制浆、造纸、造林、营林、采伐与销售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带动林业和造纸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海南金海浆纸公司副总经理蓝振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造纸业和林业关联性很强,是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但长期以来,中国造纸工业与林业发展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产业间未能形成有机结合,纸业发展受林业发展制约,林业也没有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林纸一体化就是要打破林纸分离的传统模式,通过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林促纸、以纸养林、林纸结合的产业格局。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造纸业与世界发达国家造纸工业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料结构不合理,木浆比例过低。以2002年为例,我国木浆比重仅为21%,其中国产木浆仅占6%,草浆造纸占很大的比重,而国外造纸工业发达的国家木浆比重高达67%。二是总量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也以2002年为例,我国进口商品木浆527万吨,废纸687万吨,纸及纸板637万吨,纸制品24万吨,用汇70多亿美元。三是企业规模小。我国木浆生产企业和造纸企业平均规模只有6万吨和1.2万吨。而世界平均规模已分别达到18万吨和8万吨。四是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现在的造纸工业水平还处在国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且科研、开发、制造水平仍比较低。大型制浆与造纸设备几乎都依赖进口。五是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2001年造纸工业排放废水已高达31亿吨,占全国工业排放废水总量的15.4%。化学耗氧量(COD)排放203万吨,占全国工业COD排放总量的33%,其中草浆生产COD排放又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总量的60%左右。草浆比重的严重过高,已经限制了我国造纸工业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鉴于中国造纸业的现状,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曾说,我国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有“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实现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有利于形成以造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三是有利于调控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如果将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与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营造速生丰产造纸林,并实行轮伐轮作,有利于保护植被;五是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发展木浆造纸,采用先进的制浆造纸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节水措施,将大大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据了解,国家林浆纸一体化规划的布局重点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搞好现有龙头企业大中型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设3-4个年产化学木浆50万吨及以上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
引进外资:
打破林纸一体化资金瓶颈
金光集团海南金华林业公司承担着为金海浆纸提供原料林的重要职能,该公司林务技发部经理张正元对记者说,林浆纸一体化属于大产业循环,特别是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和生产周期较长,要达到“投入——产出——轮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续发展,基本上需要两个轮伐期(目前短周期阔叶材桉树、杨树的轮伐期为6年,松木等针叶材轮伐期为15年),投资收益至少6-15年才能逐步体现。
速生丰产林是个新兴行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绝大多数造林项目因规模发展要求,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按每亩400元的投资估算,投资规模都在2亿元以上。速生丰产林投资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大,是不受商业银行青睐的弱质产业。虽然,林业建设可借助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扶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速生丰产林项目审批周期长;虽然国家对速生丰产林的造纸企业有贴息指标,但速生丰产林立项困难,近几年项目落实的贷款资金仅占贴息指标的20%左右。实施“林纸一体化”的资金来源捉襟见肘。
同时,纸业是中国工业污染的主要产业之一,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造纸业的工艺和技术仍较落后,加上造纸业结构问题,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资金和实力进行污染治理。再加上林业与造纸业分离就造成“用材不造林”,林纸分离,大量使用草浆,又规模小,污染失控,超出环境容量,不顾及生态生产力,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但是,在世界上,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生产清洁化已成为世界纸业生产的趋势。在这种压力下,近20年来,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达国家的造纸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技术,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实施清洁化生产。如国际上先进的化学木浆生产,多数企业生产每吨纸浆排放的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已降到3-5公斤,最低的甚至在3公斤以下,生物耗氧量(BOD)已降到1公斤以下,国外采用最先进的化学热磨机械浆制浆废水封闭循环系统已经实现了制浆废水的零排放。而我国造纸业急需在环保设施上加大投入,利用世界先进技术进行治污。
目前,中国引进金光纸业在海南的金海浆纸项目,以及即将建设的广西浆纸项目,其同类指标已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该集团生产的每吨化学木浆排放的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只有2.35公斤,生物耗氧量(BOD)只有0.47公斤。
所以引进国际纸业巨头,利用外来资本,符合我国林纸产业现状,也符合我国林纸一体化规划。
目前引进的外资林纸一体化项目,都是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投资。比如金光集团目前是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金光集团亚洲浆纸有限公司(APP)现拥有20多家制浆造纸公司及200万公顷的速生林,分布于印尼、中国等地,其“林、浆、纸一条龙”的垂直整合式经营,使公司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的经营目标。目前年生产加工总产能约900余万吨,为世界纸业十强之一。
云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车志敏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云南林纸生产力”高层研讨会上说,中国引进这样的企业,一是可以利用他们相对成熟的育林经验,提高育林成活率,加快我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既能使荒山披上绿装,又能从根本上解决木浆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借助他们的资金和技术实现造纸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切实改变造纸企业规模偏小、规模不经济以及产品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第三,通过借鉴金光集团的以循环生产、低耗生产、环保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可以彻底解决传统造纸工业的污染问题。目前,APP在华拥有13家全资或控股的浆纸企业及5家林场,总资产约40亿美元,年加工生产能力达240余万吨,完成造林面积200余万亩。
这些世界纸业巨头既有庞大的资金实力、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又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管理经验,采用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又有丰富的营林经验。对他们的引进无疑会提升我国林业和造纸企业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