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是陕西关中地区惟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近几年沿岸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大,渭河污染呈日益严重之势。记者近日沿渭河采访时了解到,近两年来,为了减少渭河污染,有关部门采取了包括修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关停小造纸企业等一系列措施,然而治理的速度仍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在一些地方,国债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长期闲置,小造纸企业“越关越多”,渭河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铜川市是地处渭河沿岸的重要工业城市,国债投资6700多万元修建的铜川市污水处理厂2002年底就已建成,然而直到今年9月份,污水处理厂一直没有运行治污。市区每天形成的约2万吨污水虽然收集到了污水处理厂,却仍然未经治理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工程。
据陕西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工作人员殷强介绍,陕西渭河沿岸5个大中城市中,目前只有西安、铜川、宝鸡建有污水处理厂,而且存在闲置或“吃不饱”的问题,既有管网建设落后的历史原因,也有经费不足的现实原因。
殷强介绍说,铜川市污水处理厂这样建而不用的问题,是管理滞后造成的。铜川市2001年10月已被批准征收污水处理费,但到2004年9月份也没有征收,市里又拿不出钱来给污水处理厂,最终造成暂时性的投资浪费。陕西省政府今年上半年已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市场机制,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使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尽快投入运营。
在渭河沿岸,西安市的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和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建设早、运转比较正常,但因为市场化程度低,管道建设滞后,中水销售不理想,污水处理状况也不容乐观。记者了解到,这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污水能力是31万吨,但由于收集能力有限,实际日处理污水20万吨左右,而整个西安市每天排放污水80万吨左右,这样算来,西安市目前污水处理率也只有25%左右。
渭河沿岸的兴平市、武功县、户县等地造纸为主的企业污水排放不达标,是造成渭河污染的“元凶”。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有关部门关停小造纸企业和要求排污达标的措施一直在进行,然而一些小造纸企业简单联合,有的关而不停,污染物排放几年来没有根本改观。位于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的东方纸业集团距离渭河河道仅有两公里,是一个由15个麦草化学制浆造纸厂联合而成的造纸企业,年生产能力5万吨。前几年关停小造纸厂的过程中,这15个厂子联合起来形成集团,生产能力达到了允许生产的水平,然而直到今年上半年,东方纸业集团直排渭河的污水仍然严重超标。有关部门今年3月份检查发现,东方纸业集团排向渭河的污染物超过允许排放标准的7.3倍。后来在有关部门再次要求下,这个集团才投资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沿线小造纸企业排污不达标,流经武功县、兴平市、咸阳市区,最后流入渭河的渭惠渠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污水渠。记者驱车沿渭惠渠20多公里看到,渠水大多呈黑褐色,一些渠段白沫漂浮物聚集成一片,沿渠十多个村庄弥漫在渠水刺鼻的气味中。 图为流经武功县、兴平市、咸阳市区,最后流入渭河的渭惠渠一段。因为沿线小造纸企业排污不达标,渭惠渠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污水渠
西安郊区的户县、长安区、未央区等地造纸企业是渭河重要的污染源,自1996年以来,西安市已取缔列入“十五小”的造纸企业200余家,但近年来仍有156家造纸企业污染着全市辖区的十余条河流及支流。2003年12月,西安市政府下发文件,决定到2004年底,分两批关闭95家小规模造纸企业。但据户县黄河造纸厂总经理杨景泰和户县一些农民介绍,一些地方的小造纸企业有的采取简单联合的方式逃过关停关,有的关停摘牌后仍然生产,造纸厂的数量都说不清,污染难以根本遏制。杨景泰告诉记者,现在造纸废水真正治理的很少,国家关停小造纸厂的目的是减少污染,但在基层却舍本求末,追求生产规模这种硬指标,简单地把几家企业并到一起,实际上还是各挣各的钱。这种不去抓治理而是搞规模的作法,导致的结果是厂子越大,污染越大。
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今年一季度评价结果显示,渭河干流4个(甘陕界、宝鸡、咸阳、西安)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超过3类标准,渭河支流除灞河为3类水质外,其余沣河、泾河、北洛河等河流均超过5类水质,污染严重。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今年9月份执法检查后认为,渭河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沣河、太平河、新河、漆水河等渭河支流水质严重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此同时,沿渭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少,处理率低,加大了渭河污染负荷。渭河污染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渭河污染,陕西省政府9月下旬研究通过了《渭河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明确提出,将按照“节水与治污,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治理与关停,支流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用3至5年时间对渭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根据规划,2008年底渭河水质有望达标,但由于治污投资大,而且有些纯属于公益事业,所以要达到治污的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痛下决心、持之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