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年历史的宣纸,生产工艺独特,生产过程繁杂,工人劳动强度极大。多年来,宣纸生产企业积极寻求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这些难题。然而,付出高昂代价的结果却是劳而无功。 近日,记者在安徽泾县中国宣纸集团公司采访时了解到,宣纸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檀皮(青檀树皮)和燎草。宣纸生产沿袭的传统工艺有几百道工序,其中手工抄纸和燎草加工最为繁难,仅燎草加工就有上百道工序。所谓燎草,是将稻草用硷水蒸煮和石灰炝制后,摊放于坡度为45度的石滩(山坡)上,经长期日晒雨淋,反复翻动,待其颜色由黄变白,再以硷水蒸煮,复置石滩雨淋日晒,进行“天然漂白”,而后成为燎草,方可用来制作纸浆。这一过程约需一年时间,费时费力,生产效率极低。
针对宣纸的落后生产方式,在科技部门积极推动下,原泾县宣纸二厂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机械化抄纸的实验研究,并取得小试成功。1977年,原国家科委向泾县宣纸二厂下达了“宣纸抄纸机械化中间试验”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经费达1000多万元。经各方努力,该项目于1988年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当时的资料显示,实现机械化抄纸,宣纸二厂的年生产能力可由原来手工抄纸的几十吨提高到500吨甚至700吨以上。但新的矛盾随之出现:纸浆供应跟不上。按传统的制浆方式生产的纸浆一年仅够生产100吨,远不能满足机械抄纸的需求。为此,泾县宣纸二厂1989年又通过安徽省科委向国家科委申报了“宣纸燎草制浆新工艺研究”项目。
11月25日,记者从安徽省科技厅档案馆查到泾县宣纸二厂15年前的一份申请立项报告。该报告称:“过去的传统制浆工艺实质上是日光、氧气、水分综合作用下缓慢实现的氧硷制浆。燎草制浆新工艺研究就是模拟这种方法,只不过采用了强氧化而已。”这种新工艺经过了2吨规模的小试并取得成功,其特点是:“浆的质量高,成本低;周期短,由原来的一年缩短到3天;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得浆率可提高20%以上。”“为了解决与宣纸抄纸机械化配套,实现宣纸生产全机械化,必须采用新的制浆工艺———氧硷法制浆。”据了解,该项目最终也获得批准立项,得到国家科委500多万元的经费支持。
与人们的美好愿望相反,机械化抄纸和氧硷法制浆并没有给泾县宣纸二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两个项目投产后不久都被迫停止了生产。1998年,泾县宣纸二厂在濒于倒闭的情况下,被泾县最大的宣纸企业———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原红星宣纸厂)收购。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明友、邢春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集团公司在1997年成为上市公司后,也进行过氧硷法燎草制浆的工艺改造,结果也归于失败,投入的近千万元资金打了水漂。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按新工艺生产出的宣纸质量无法与传统工艺相比,产品不能出口,国内的书画家也不认可。
宣纸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郭沫若曾题词称赞:“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据熟谙造纸技艺的曹明友、邢春荣介绍,氧硷法燎草制浆固然有很多优点,但纸浆中稻草枯叶薄壁细胞含量高,生产的宣纸脆性大,不绵韧,纸张容易发黄;机械抄纸虽然效率很高,但因为使用了压辊挤水,生产的宣纸结构较紧密,缺乏松软感,润墨性差。他们说,传统工艺生产的宣纸具有四大特性: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因为这些特性,宣纸才有“纸寿千年”的美誉。采用机械抄纸、氧硷法制浆,宣纸的这四大特性差不多都失去了。
记者在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宣纸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现在仍然都是手工劳作,犹如古书《天工开物》插图所描绘的生产场景,工人的劳动强度令人瞠目。但不得不承认,不这样,就不能生产出上等品质的宣纸。这一现实,无异于传统工艺在向现代科技叫板,难道现代科技真的创造不出优质宣纸的生产新工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