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时任石家庄造纸厂业务科长的马胜利并没有看到所谓历史宏大的湍流,他只是一个喜欢按照自己的直率想法做事情的人,直觉“工厂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些”。马胜利的一纸承包《决心书》正好赶上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提出了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决定》颁布后,全国迅速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 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1978年的土地承包到1984年国企承包,“马承包”生逢其时,一夜之间创造了国企改革的历史。
1984年3月,上级给石家庄造纸厂下达了一个17万元的利润指标, 要求扭亏为盈。当时的 造纸厂领导推托说我们完不成,不接。但马胜利却认为这个石家庄有名的破落户的状态只是表象。他当时是业务科长,也很了解厂里的实际情况。他在一个中层干部会上提出疑问,咱能完成为什么不接呀?这个疑问立即遭到了厂领导的揶揄:“老马你倒挺积极,那你干吧。”几句难听话令马胜利心中不平,他明白厂里的真正问题是缺少主人翁。回到家,他琢磨如果他能当厂长,就可以把17万调个个儿,变成70万。马胜利当晚就赶写了一个《决心书》。
马胜利对政策风向似乎并不敏感,他只是看到企业亏损的原因,并认为它是可以解决的,他要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带起来。他把《决心书》张贴在了厂门口。
在当时,这份《决心书》意味着,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经营头一次进行了自主的初级的市场选择。
此时此刻,国家正在酝酿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这个时期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运用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始得到重视,企业有要求进行政企职责划分,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上级主管局支持了马胜利的想法,决定开一次答辩会,要求马胜利“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
在答辩会上,马胜利把承包措施和生产计划摆了出来:他要改变产品结构、原料结构。《人民日报》说棉花大丰收了,马胜利即认为棉花丰收会带来极大的机会,新棉花丰收,老百姓就会换旧被套,工厂就可以回收旧被套做纸。棉短绒大概得两千多块一吨,要买这被套大概也就两百多块钱一吨,一下就可以降10倍。厂里的领导班子都很吃惊。评委会当场拍板,同意马胜利承包。
合同规定,如果完成承包任务,超额部分马胜利提取10%。出现亏损就地免职。
后来马胜利回想自己承包造纸厂的动机时说:反正就干了,我觉得做一个人,存在这个世界上得干点事。其次,也不是为了发财,当时来讲我这个人就愿意干这事。马胜利在厂门口写了两幅标语“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多劳多得”。过去一个月30多块的工人,不久达到100多块。
马胜利在承包了造纸厂后,推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使长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这家国有企业,很快就扭转了亏损局面。承包头一个月,造纸厂就实现利润21万多,比最初整年的指标17万还多,这一下子震动了全厂,也震动了全市。第一年承包期满,马胜利完成了140万元的利润,比他的承包指标70万元还翻了一番。第二年又盈利180万元。经新闻报道宣传,“马承包”在全国也出了名。
马胜利“承包”国有企业,当年扭亏为盈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之后,他旋即成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风云人物。他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等400多个荣誉称号,并当选中共十三大代表。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马胜利走遍全国,做了600多场经验报告会。1986年年底,马胜利获得“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和“勇于开拓的改革者”称号。在全国掀起了“向马胜利学习”的热潮。“各种大红证书就塞满了七只大皮箱。”
“一包就灵”的改革神话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许多处在困境中的国有造纸厂纷纷找上门来要求马胜利承包。1987年,跨越全国20个省市、吸纳100家亏损造纸企业,当时中国最庞大的“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正式成立。
横跨全国的造纸集团让马胜利风光无限。1988年,马胜利建立的纸业集团由于扩张速度过快,他向外派驻领导干部供不应求,这儿派个副厂长,那儿派个工程师,又派个副厂长,派个副书记、科长,原厂里60多个中层以上的干部加在一块都不够使,最后就派班组长了。这儿的班组长到外边当厂长,确实勉为其难,同时也为经营埋下了隐患。企业的效益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
1995年11月17日,马胜利辞职,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