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纸业是我国污染物排放严重的产业。有人称,我国的造纸业是“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
几十年来,我国为纸业庞大的生产力付出了高昂的生态代价。南京林业大学李忠正教授指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有造纸企业1万多家,其中90%是年产1万吨,甚至是几千吨的小厂。这是中国“以草为主”原料政策的直接产物,也是造成纸业污染难以治理的重要根源。
据了解,我国纸业的主要污染源是草类制浆和漂白工程中排放的废液,特别是以草类为原料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草浆黑液污染性最强。草浆黑液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首犯”。然而目前业内公认,草浆黑液的处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解决,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造纸企业在这方面更有欠缺。可以说,以草浆为原料的中小造纸厂,生产即代表污染。
据2002年中国环境年报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纸业的排水量为35.3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总排水量的18.2%;COD(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87.7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8%。达标排放污水仅占造纸排水总量的53.8%,即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没有排污处理。
专家认为,草浆纸就是我国造纸污染的罪魁祸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整治造纸工业的污染源,关闭了大量年产万吨以下的小厂。2003年,造纸企业数已降到3500多家,平均规模仅为1.2万吨。
从原料结构来看,2003年木浆(含进口)占21%,废纸浆占30%,而非木浆仍然占了49%。
这些使用草浆的纸厂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等平原地区,由于林木缺乏,使用草浆几乎成为了唯一选择,而污水对环境的损害也几乎成为了这种选择的唯一结果。另外,草浆纸在制作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由于目前中国纸业正在向部分地区集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的格局,这就容易形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缺水的北方地区。例如山东,造纸工业用水约占全省的47%。
纸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产业。纸的消费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中国的纸和纸板产量达420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纸国,也是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纸消费国。
在经济发展对纸的需求却呈现发展的态势,中国纸业向何处去?有关专家认为,以木代草为原料才是出路。目前在世界上,木材占造纸原料的93%以上。现在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芬兰等,几乎全部用木材纤维造纸。
中国制浆和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指出,目前,中国造纸业的木浆进口量逐年加大,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对木浆的需求极度扩大。2002年,中国的木浆的进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占总进口量的20.6%,是邻国日本的2.2倍。
李忠正教授指出,纸业已成为世界木材的最大用户。许多年前,有人曾担心纸业是否会成为破坏全球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但是多年来世界纸业的发展证明,纸业不但没有破坏生态,而且还促进了林业的生态建设。造纸业把林业基地建设作为自己生存的重要条件,形成循环经济是当代纸业的一条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由此可见,摆在面前中国造纸业的木材原料问题,不可能全部指望进口。中国造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自己创造资源,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
李忠正认为,中国纸业有条件实行林、浆、纸一体化循环模式。根据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显示。中国森林面积15 894.09万公顷(23.8亿亩),占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16.55%,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3%。森林资源现状是绝对量虽然较大,但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可造林面积大。
但是,我国的“白纸黑水”问题,一时却难以解决。
李忠正教授认为,其深层原因是中国纸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也有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是原料结构、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的制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尚不能离开草类纤维原料。加快造纸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纸业与环境协调发菜重要的任务。 二是环境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当前我国对纸业的环境执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冲击,这一现象多发生在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目前,我国纸品市场兴旺,各种企业经营的状况都很好,许多企业都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来源,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对造纸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