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币带菌高达17.8万个,很多人可能没想到人民币会这么“脏”。
2004年12月10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在北京召开“烟用接装纸抗菌技术植入人民币的可行性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我国在解决目前世界上香烟存在的卫生隐患后,应尽快立项,将“烟用接装纸抗菌技术”植入人民币纸币,消除这一世界性的纸币卫生隐患。
长期以来,两大全球性难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一是香烟在储存、吸食、传递过程中污染和传播的微生物感染;二是各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所污染和传播的病菌。美国科学家经对流通美元进行卫生检测后发现,美元纸币表面携带的菌落总数高达31万/平方厘米,而中国的现金流通量比美国大,更新周期也比美国长,因此人民币的带菌量更高。
2003年10月,由CNN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细菌学研究中心对亚洲七国纸币进行微生物检测,发现人民币污染细菌最多,一张纸币带菌高达17.8万个。
1981年,我国流行病学科研人员在北京、上海等6大城市,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采样631件进行细菌学检查,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而且这些附着在钞票表面的细菌,有的存活时间相当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发和传染呼吸道、肠道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又有人作了检测,银行出纳员数钞票3000张后,其拇指、中指和食指带菌数比点钞前增加37倍;有关专家发现,在患性病的临床病人中,大约有10%的人从事的工作与钞票“有染”。
国内外技术界为解决和消除这一疾病传染源,曾先后研制出了许多钞票消毒仪器和方法,例如:紫外线、微波、红外线、臭氧消毒仪等。但这些措施对于流通的纸币来讲,都是短时效的一次性消毒,均不能解决流通纸币受污染频率高的问题。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玉溪水松纸厂于2003年4月研发成功的广谱抗菌高新技术产品——“烟用抗菌接装纸”,在2004年年初刚一投产,世界知名卷烟企业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就一次性把全厂年生产的840亿支卷烟全部使用上了“烟用抗菌接装纸”。此后,成都卷烟厂、云南会泽卷烟厂、沈阳卷烟厂、什邡卷烟厂、营口卷烟厂、韶关卷烟厂等一些卷烟企业,也先后使用了该项技术。
云南玉溪水松纸厂厂长、高级工程师何金星介绍,使用“烟用抗菌接装纸”的每条香烟,其新增成本不足两分钱;同样,使用该项抗菌技术印刷100万百元一张的大面额人民币,所需增加成本不足8元。
据云南玉溪水松纸厂博士后、总工艺师、“烟用接装纸抗菌技术”主要发明者和负责人迟广俊介绍:在该项技术研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已向国内外科技权威期刊发表抗菌技术方面论文4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检索2篇,其中在英国《surfacecoatings&technology》(表面涂层与技术)国际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被科技界公认为是高水平文章。
通过造纸及印刷特殊工艺,能使一张极普通的纸同时具有抗菌和防伪功能;它也能使目前全世界流通的纸币具有抗菌功能和再度防伪功能;且抗菌时效与产品的寿命等同。这一成果及其在流通纸币上的技术延伸,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共卫生专家高守一教授认为,把抗菌技术植入人民币的想法,对于引导大家树立卫生意识、敦促人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很有现实意义。
中科院院士陆士新教授说,社会不提倡吸烟。但在戒烟很难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吸烟与健康研究平台”,从烟草本身的危害和卫生隐患等方面来尽量降低吸烟的负面影响,是值得提倡的;“烟用抗菌接装纸”使用在过滤嘴上取得的成功,对于“抗菌人民币”的研究,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张流波研究员评价,将抗菌技术运用到香烟过滤嘴上,能够防止或减少香烟在储存、传递过程中的微生物感染隐患。钞票由原来的集中消毒发展到单张自带抗菌功能,将会是一项重大突破和创新。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消毒研究室主任张文福博士认为,将该抗菌技术植入人民币纸币是完全可行的,技术上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国家立项、政策支持。
与会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云南省科技厅等有关单位的专家指出,把人民币纸币变为“抗菌纸币”,把“脏”得可怕的人民币从“危害公众健康安全”的隐患中解脱出来,已成为亟待启动的一项十分急迫的公共卫生安全防范工程。
他们建议,在科技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整合国内技术资源,尽快立项,共同对“抗菌人民币纸币”项目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开发,以利于更早实现“抗菌人民币技术”的产业化,健康国民,造福社会。(高晓林 王隆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