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近年来,其起源之争却从未停止过。在武威市有一位老人,名叫孙寿龄,他在十几年的潜心研究过程中,通过复活泥活字,再一次用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新春来临之际,记者前往这位老人创办的西夏博物馆,专门采访了他。
意外获得西夏珍宝
1987年,武威市新华乡的群众在亥母洞寺遗址施工时,从小殿后部坍塌的土石中发现了大批西夏文物,其中就有被群众称为的“番经”的古印刷品。但施工群众当时并未报告文物部门,仍将“番经”保存在洞中。
1988年9月,时任武威市博物馆负责人的孙寿龄得知此事,便赶忙去收集整理。由于他对西夏文物的研究颇深,很快便发现有一本经卷是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从经卷风范等与传统的雕版印本,他断定这不是一般的刻板印刷,遂决定对此进行认真研究,破解其中奥秘。
经过潜心研究,孙寿龄从其文的墨色浓淡、字体风格、版面界行诸多差异和排版文字等与传统雕刻版本不尽相同的特点,确认这是一卷不同寻常的早期活字印本,而且是西夏仁宗年间的泥活字印本。为此,他在《中国文物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这些研究成果。1989年3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的鉴定,确认《维摩诘所说经》(下卷)为公元12世纪中期的活字印刷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此,在中国早期印刷品文物宝库中,又增添了一件珍贵的活字印刷本。
亲自动手复活“死文字”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孙寿龄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坚信自己的研究和判断,他从武威出土的这件文物认定,中国,只有中国,才是活字印刷的鼻祖。为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他决定亲手做出泥活字并将其印刷成书,进而找出泥活字印刷品的特点。他根据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并着手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由于前人对制作泥活字的经验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他只能靠自己摸索,并用自家做饭的土炉子烧制泥活字,上千个日日夜夜,他在烟熏火燎中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考验。最终,他从炉灰中扒出了3000多个既难写又难认的西夏文陶字。然后,又用毕之法摸索印刷,终于用自己亲手刻出的字印出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使死文字变成了活书。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成功,如同毕再现于世,以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这一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社科院鉴于孙寿龄在西夏学,特别是泥活字方面的独到研究和做出的特殊贡献,聘他为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记者 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