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纸项目反对者与拥护者观点针锋相对,最大的分歧在于:云南有没有那么多可供栽种桉树的宜林荒山荒地?这就涉及到林业理念与现实政策、现行政策与现实情况的复杂关系。记者了解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意见,并实地走访了项目实施区的干部群众,发现双方都在引用相关林业政策,但侧重点大不相同。
一位林业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这样的结论和悲叹:照现在的项目规划,云南森林即将遭受灭顶之灾。
结论是从对金光集团与思茅市、文山州、临沧市签订的协议中分析出来的。以思茅为例,金光集团将控股和独资建设年产120万吨纸浆、50万吨纸的纸浆项目,并配套建设1065万亩原料林基地。
这位专家分析,根本就没有可供建设原料林的林地。从现有林地资源来看,经过多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茅市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无林地只有280万亩。如果真是按协议建设1000多万亩纸浆林,只能是“毁林造林”,砍毁已有林地上的森林。
与此相应,林纸原料林要等六七年后才能采伐,纸浆项目却只需一二年便可建成。由此推论,该纸浆项目只可能采伐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每年需采伐蓄积量600多万方,按思茅市目前用材林净生长量仅200多万方计算,每年将造成资源赤字400多万方。如果只采伐针叶林,则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将思茅市的针叶林全部伐光。
专家强调的是,这样的行为和结果还将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森林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发放采伐许可证”。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天然林采伐管理的意见》也提出:“杜绝大面积砍伐天然林,禁止将天然林分改造为人工林分”。
西南林学院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专家杨宇明也是对金光林纸项目持保留态度的学者。他对可能发生的大面积“毁林造林”表示忧虑,他说,云南省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于近年消灭了森林赤字,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的双增长,任何一个林业工作者和环保人士都清楚地知道它的来之不易。
他回忆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森林大规模超量采伐而出现森林赤字有过三次,第一次是50年代人民公社化大炼钢铁时期,第二次是“文革”10年动乱的无政府时期,第三次是8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发展时期。三次大规模的森林资源消耗给云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毁坏。在人类追求生态文明的今天,不应该再出现破坏森林的悲剧。
杨宇明最为担心的是,原料林基地将大量种植桉树,这对生态环境也会有破坏。原产澳大利亚的桉树,在中国种植面积已达150万公顷,虽然为荒山造林、绿化做出了贡献,但会带来包括土壤肥力、水分过度消耗、土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有学者曾对桉树与云南本土树种进行过对比试验,证明桉树对水土保持和自我更新能力不如本地树种,大面积连片种植会导致土地贫瘠。
此外,林地、林权流转方式和企业选择等方面也受到了指责。有的专家闻讯金光集团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是想通过“席卷林业”摆脱危机。具体知道的情况是,金光承包林地价格太低,每亩50年仅40元,每亩地每年承包费仅0.8元,损害了林权所有者的利益。
归纳起来,这些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问题,规划面积太大,云南森林资源不能承受;二是流转方式问题,林地流转中损害了林权所有者--国家或林农的利益;三是树种选择问题,大量种植桉树会破坏生态;四是企业选择问题,金光集团财务不好。
金光集团在澜沧的造林行为也部分验证了这些反对的声音。据国家林业局的最新调查,金光公司在2003年和2004年完成42万亩造林面积中,共涉及有林地9500多亩。
一些人士还从先期建在思茅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云景林纸公司的做法想象金光可能的行为。据调查,云景公司在采伐原料林基地中,采伐地块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有100多个,严重违反了《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关于“皆伐面积不得超过5公顷”,“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扩大到20公顷”的规定。
在舆论对云南林纸项目给予极大关注后,省政府研究室成立了调查组,专题开展“云南林纸产业发展研究”,并于2004年10月份举行了高层专家论坛,组织各方面人士共同交流探讨。云南省政府研究室还专门编制了一个“云南林纸产业发展20问”,对外界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林业人士和地方党委政府普遍对林纸项目的实施表示欢迎,认为那些反对意见是用一种僵化、静止、孤立的眼光审视林业,是没有前途的,既会耽误“林业”,也会耽误“老百姓的利益”。
思茅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建疆曾长期在林业战线工作,他认为一些反对的专家是进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不能仅凭猜测和联想就对思茅林纸项目指三道四,至少目前来看,我们引进外资种了树,绿化了荒山,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这没有什么不对。”
针对林地不够的说法,他认为要用林业分类经营的理念来考虑这个问题。在真正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后,难题可以迎刃而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就提出了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思想,要求分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商品林以产业效益为主要目标。这是未来林业的发展方向。在上级的支持下,思茅市已经划分出了公益林和商品林。思茅市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商品林地面积达2600多万亩,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原料林用地完全可以保证。商品林就是以产业效益为主要目标,商品林中的有林地不能建工业原料林基地的说法缺乏法律依据,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采访途中,路旁恰好有一片连绵低矮的疏林地,长着几棵歪歪斜斜的“小老头”树。陈建疆告诉记者:“这样的林木老得长不了,一亩地10年长不了一方木,改造为速生丰产林后,一年可以长一两方,效益非常可观。”
陈建疆认为,只要真正树立了林业分类经营的观念,用现代林业的思想指导工作实践,那么一些林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能消除。如果认为天然林就绝对不能开发利用,那思茅林产工业发展的回旋余地就没有了,但如果不是以森林起源来划分,而是以培育森林的目的来划分,商品林就应该开发利用。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车志敏在仔细研究了林业政策后也认为,森林采伐限额是国家防止不合理开发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其目的不是要限制开发森林资源,并不束缚科学收获、合理采伐、永续利用。在林纸基地建立后,可以在合理增加指标、调整结构上有很大的空间。
车志敏强调,在发展林纸产业让群众享受到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后,会极大地提高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林业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他举例说,云南省陆良县几年前建设了一个纸浆厂,当地群众自发在田里种植速生杨,施肥浇水,精心管护,一年速生杨可生长4至5方,两年即可砍伐,一亩地产10多方,既为造纸厂提供原料,每亩地还能卖3000多块钱。
针对有人对桉树树种的质疑,牵头组织林纸产业课题研究的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工业处处长聂元飞说,桉树是世界上优良的用材树种,生长快,轮伐期短,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人工林树种,占全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0%,中国也已种植桉树好几百万亩,其木材特性尤其适合生产纸浆,有“绿色黄金”之誉,“是纸浆企业的最爱”,“选择树种谁最关心,当然是项目实施企业”。 说到为何选择金光集团?聂元飞认为,金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纸浆公司,也是在中国江苏、广西、海南等多个地方发展了林纸项目的成功企业,是在中国真正意义上引入林浆一体化的外资企业。至于说金光集团有财务危机,那应是由银行认定和工商部门把关,对于云南省来说,可以肯定的回答是,金光集团进入云南两年来,已投入资金3亿多元,种植林木已有60多万亩。
聂元飞认为侵害林农的利益“也无从谈起”。他说,首先现在国家就没有林地林权转让的具体办法,这就没有标准。其次,林地值多少,那是一种市场行为,得以一定的时间、空间确定。云南的一些交通不便的荒山,白送人也不一定会有人要。“不能用城市里的土地去考量乡村的土地,不能以发达地区的土地与落后地区土地相比较”。
“总而言之”,车志敏说:“对于林地资源丰富、林地条件优越的云南省来说,林纸产业的启动是振兴云南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现实要求。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思想,我们一定能把云南省建成中国最好最强的林纸一体化基地,促进云南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
说及项目实施情况,思茅市政协副主席、市林浆办主任王其明认为,金光集团真是“做大事”和“做产业”,表示“满意”。在与思茅市签署协议后,金光集团一方面积极展开林纸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迅速开始原料林基地建设。在林业规划部门提出的林地上,公司首先与村社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然后公司再组织造林。公司还建立了高规格的营林研发中心和大面积的种苗繁殖基地,采用了先进的速生林种植技术,并注意把林木种植劳务承包给当地农民群众。
澜沧县是金光营林基地最大的县份。县委书记赵云说,营林项目的引入效益是多方面的,不仅带动地方各项收入的增长,而且有提高群众素质的深远意义。据测算,仅营造林纸基地的劳务收入每亩地每年就可产生经济收益400元,比种粮食高出了100元。澜沧县2003年完成林纸基地10万亩,使农民人均增收47元,2004年完成林纸基地31万亩,使农民人均增收176元。为了方便运输苗木及肥料,金光公司还新修、新建公路600多公里,结束了部分村社不通公路的历史。
赵云说:“当地群众真正能从金光公司的林纸基地建设中获得收入,对项目确实是真心实意欢迎。有项目的村子群众兴高采烈,没有项目的村子群众十分羡慕。”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澜沧县谦迈乡包麦地村支部书记胡荣安一脸的兴奋,该村继2003年种植了2600多亩后,2004年又种植了5534亩,全村的荒山基本都种植了桉树林,胡荣安介绍说:“2004年全村有劳力的人家都有收入了。”澜沧县竹塘乡张干村委会连片的4000多亩桉树林是2003年种植的,现已长到10多米高,一派郁郁葱葱,乡党委书记李亚勤说:“村民除了有管护收入外,林子里还长出了蘑菇等林下产品。”
“种树何罪?”金光集团在澜沧县负责营林的金澜沧丰产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清志一脸的委屈和无奈。他介绍说,两年多来,该公司400多工作人员兢兢业业,营造了几十万亩林纸原料林,不仅为林纸项目提供了原料,也提高了澜沧县的绿化水平。金光集团中国公司副总经理杜建平在接受采访时则强调:公司早已摆脱了债务危机,现正立足长远,狠下决心发展林纸产业,“几年来投入数亿元营造林纸林,这应该没有更多可以挑剔的内容。”
基层政府和林业干部的普遍观点是,发展林纸产业不仅不会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反而会由于消费需求的刺激有效促进人工林面积扩大,提高森林覆盖率。就像越来越多的人吃牛肉,结果不是牛被吃光,而是牛越养越多一样。在发展林纸产业中,瑞典用了10多年时间,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的持续改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气碳循环出现负增长的国家。
同样认可的事实,同样都在引述国家政策,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同样都是林业业内人士,同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谋,为何会有激烈的“论战”。对此潜心分析和观察的思茅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建疆认为,这是林业发展中不同方向的争论,是林业发展中转轨的阵痛。
所谓方向就是单纯的生态建设方向还是“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方向;转轨则是指由长期以来单一林业目标向多项林业目标转轨的思想体系和政策体系的完善。
事实上,林纸产业发展中的争论已不单纯是云南的问题,几年来,金光集团在海南发展林纸产业也受到过许多非议,比如发展林纸带来的林种问题、防火问题、林权所有者利益问题等等都一直在争论。
据中国制浆与造纸研究院总工程师邝仕均介绍,由于行业政策、土地供应、林权处置等问题,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便号召企业推行林浆纸一体化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然而截至2003年底全国种植速生丰产林面积不到300万亩,仅占规划面积的1.4%。
据介绍,虽然国家于2001年即颁布和执行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政策,明确规定了企业速生林“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林木资产拥有权,但并没有具体的执行细则,林木资产的处置权和采伐审批权仍由国家严格控制,企业还只是形式上拥有林木,并不能将其真正纳入市场化的循环经济链中。
岂止林纸产业。由于片面重视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重视严格管理忽视政策引导,重视计划限制忽视市场机制,林业发展长期活力不足,有很多辛辛苦苦、苦心经营林木而没有收益的例子。
思茅市副市长姚国华也认为,当前存在几方面林业政策转轨没有到位所出现的矛盾和困难: 一是林业理念与现实政策脱节。建立林业分类经营的体制是国家已经确定的,但以林业采伐限额为主的一系列政策还没有创新和配套,使分类经营难以落实。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国家和云南省十分重视和支持思茅林业的改革发展,先后将思茅市确定为林业分类经营示范区、资源林政管理示范区、国家现代林业开发区等多个试点,但由于一些关键政策未到位,使这些试点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各种林业政策打架。以位于思茅的云景林纸公司为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林纸一体化项目,几年来生产经营不断发展,并及时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表扬。但从其采伐天然林突破采伐指标的情况,这家企业又被林业部门严厉批评。
三是有的政策与现实脱节。国家倡导要在荒山上植树造林,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对于云南这样位于光热条件和雨水充足的地区,荒山只要封住就能生长林木。用这样的要求,思茅就很难找到荒山。国家严格禁止将天然林分改造为人工林分,这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非常重要,但对于思茅这样天然林面积过大的地区,这个政策如果不能灵活掌握,那就变成发展障碍了。
姚国华认为,目前正是我国林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林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的时候,所以我们发展林纸产业才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这种关注放大了工作中的不足,对此,既需要高度重视,也需要正确认识。
早在制定规划时就曾认真听取一些反对者观点的云南省林业厅厅长李军说:“长期以来林业发展的计划性很强,主要也只有生态的目标,只从这方面考虑,林业的发展余地比较小,不说种植桉树,种植任何一个单一树种都不可能有原来的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那恐怕不仅不能种桉树,什么树种都不能种。但从林业的生态效益和产业效益统筹考虑,就该发展桉树。”
李军认为,与这种对林业目标认识不统一的情况相对应的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还很不完善,甚至互相扯皮。比如森林分公益林与商品林,公益林必然要从生态效益方面考虑,要管死;商品林应从产业效益方面考虑,应放活。如果这种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真正到位,那么一些低效的商品林要改造应由林权所有者自主决定,谁也不会说我们原料林基地不够。恰恰是现在有林地改造还受到很多限制,所以有人会质疑规模问题。
分析个别人士质疑的林地、林木流转行为不规范问题,李军认为那也是“有些人找些话说罢了”。至今我们国家就只原则性地说了转让原则,既没有转让程序,也没有转让细则,更没有相关的中介机构,“你说我们的转让方式能怎样规范”,“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正确的方向作些探索”。
思茅市副市长姚国华认为,虽然具体思路上和操作上不可避免会有疏漏之处,但从林业发展方面、云南省资源情况和林纸前景上看,云南的林纸产业是无可厚非的,正是林业发展的理念转轨背景和具体林业政策的滞后,才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对和质疑。这种反对和质疑声音又被无限扩大,加剧了争论受关注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