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应妮
“民国文献再不加以保护和抢救,将在五十年间消失殆尽。”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忧心忡忡的说。
民国文献酸化严重 民国文献在人们心目中,由于产生时间较晚,似乎并没有保存之虞。但国家图书馆的情况证明事实并不是这样。
陈力介绍,文献纸张的酸性是影响纸制文献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据国图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馆藏各类、各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民国文献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况最为严重,纸张pH值均低于四点五,这意味着民国文献的损毁速度将大大加快。目前中度以上破损比例已达九成以上,而民国初年的文献已百分百破损,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已经不能或难以提供阅览,有的已经完全失去机械强度,一触即破。
记者看到,部分裸露放置在铁质书架上的一批民国书籍已经完全发黄变脆,工作人员说全馆所藏民国文献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总计约六十七万册件,其中只有十四万册件的保存本存放在地下一层的保存本库,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其余藏品因条件限制均存放在没有恒温恒湿条件、不避光、不防尘的地上书库。
民国文献纸张特殊
陈力解释,民国时期是由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用纸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纸张酸性强,质量差,保存期短。一般认为,普通报纸的保存寿命为五十到一百年,图书的保存寿命为一百到两百年。同时,民国图书的装帧工艺还很落后,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破损。
另一方面,很多人对民国文献的价值认识不够,因此,对其保护的意识非常薄弱,在民国文献产生的五十到一百年间,几乎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致使民国文献破损如此严重。
修复工作尚未大规模展开
陈力向记者介绍了国图在民国文献保护方面的措施。改善存放条件、对民国文献进行缩微都正在进行中,而从根本上的修复却囿于资金的限制无法大规模展开。
陈力说,从技术上讲,首先要对民国文献的纸张脱酸,这个成本大概在零点三元人民币每页,而绝大部分民国文献可采取纳米镀膜技术,加固纸张强度,平均成本则在二百元左右。全馆收藏民国文献共计六十七万件册,目前对古籍的保护资金尚且捉襟见肘,对民国文献的重视也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所以无法展开大规模修复工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