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2月14日专电(记者周之江)库存书店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买书者,其中一个重要的诱导因素是其相对低廉的价格。
以贵阳五之堂库存图书流通中心为例,这家书店的库存书折扣低至两折,最高不超过7折,购买达到一定金额后,还有折上加折的优惠。
“很多读者向我们咨询,库存图书如此便宜,是不是说明现在的书价有虚高的嫌疑?其实不然。”五之堂书店负责人舒奇峰告诉记者:“我们的货源主要来自书店退回出版社的库存书。过去,这些书入库后,品相较好、市场还有较大需求的书,部分再次进入新书店销售;而一些品相较差、购买者不多的书则摆放一段时间后进入造纸厂,化浆处理。出版社几乎连本钱都回收不了。”
据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钱海峰介绍,一本新书出版,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其成本也随之降低,“出版社收回成本并取得一定的利润后,如果仍有大量图书积压,还能够通过‘二次流通’渠道处理掉一部分库存书,又何乐而不为呢?”
贵州西西弗书店负责人萧然告诉记者,对于经营正价图书的书店来说,最担心的事情是:“读者长期购买特价图书,慢慢养成了一种非打折不买的购买心理,渐渐地不再购买全价图书了。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进入库存书店的图书毕竟不像新书店那样齐全,读者能够形成以购买新书为主、购买库存特价书为辅的消费模式。只有这样,正价书店与特价书店才能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舒奇峰说,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书价要低得多。“卖书不能简单等同于卖印上文字的纸张,它的‘文化含量’价值也要计算在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书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国际木材价格猛涨导致。此后,虽然木材价格回落,书价却一直稳定在当时的水准上。但是,现在的图书制作较之过去要精致了许多,装帧水平、印刷质量大为提高,书价应该说还是在一个正常范围之内。”
“图书也是商品,具有和其他东西一样的商品属性,库存书说白了也就是生产过剩或者滞销的商品,价格上当然能够优惠读者。这和百货商店打折的道理并无不同。”舒奇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