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随笔刻书积德图,描绘的是宋代程一德在家中刻印书籍的情景。据历史传说记载,程一德读书不多,但是他的儿子程灏和程颐都是著名的学者。这是上天因为他刻印儒、佛、道家的好书而赐予他的福报。选自《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般说来,纸张在东方和西方的功用相似,但其影响并不完全一样。纸张在中国的作用比在西方重大。中国文献中很少提到印刷术,但从很早人们就已著文赞美纸的品质和效用。帝王以纸张赏赐学者和官员,是最高的荣誉和报酬。纸加上笔、墨和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所以,在中国社会里纸张并不是一般的物品,而一直和学术紧密关联,受到尊重。
在中国,人们很早就用纸书写文字和制造书籍,这是文明历史上的划时代的一大步,如果没有纸,肯定也没有印刷。在中国,纸张和印刷还有其他重大的影响。它促进思想的传播帮助维持中国文化传统,也使政府和社会上各种公私事务得以顺利进行。
在中国和西方,印刷术在书籍制作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相仿,但在这两个社会中的影响,在规模和形式上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两个不同的社会中,印刷术都使书籍的成本减低,产量增加,形式统一、流传广远,并使书籍有更多的流传后世的机会。但在其他方面,印刷术却以不同的程序,向不同方向发展。在西方,印刷工具逐渐机械化和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和发行,形成一个强大的出版工业;在中国,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约有1000年的时间内,印刷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性改革,始终保持以一种传统的手工业方式进行。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活字印刷术反哺中国,才带进了西方思想制度和科学技术,因此引起现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学术和文化各方面的改革和变动。
至于对思想生活和社会上的影响,东西方虽有相似之处,但作用也不相同。印刷术促进文化发展,扩大读书范围,普及教育,推广识字,丰富各科学术,这些效果虽是一样,但程度不同。不过在西方,印刷术同时激发理智思潮,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以及在文学上的应用,并鼓励了民族主义和建立新兴民族国家的行动。相反的,在中国印刷术帮助了书写文字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成为保持文化传统的重要工具。儒家典籍与科举考试用书的印刷,更可证明。所以,印刷术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还有其他相异之处,中国文化有悠远的文献传统;留存的书籍浩如烟海。而在欧洲黑暗时代终结时,西方文明仅拥有极少数的文献遗产。但在欧洲刚走出黑暗时代,思想的觉醒导致需求大量增加书籍,印刷术出现后,即被尽量用来制作书籍。这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反观中国的印刷事业一般由政府机构或私人主持,重在“传先哲精蕴,启后学困蒙”,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欧洲的印刷业则多为谋利经营,因此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出版工业。这些不同的动机,使得印刷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