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反倾销我棉纸业不战自降
112.64%反倾销税意味着通往美国市场大门永久关闭
本报讯 (记者/程满清)日前,美国商务部终裁决定对来自中国的棉纸(tissue paper)征收112.64%的反倾销税,中国棉纸对美出口之路似乎自此走到了尽头。
产量分散企业少有应诉
据了解,美商务部初裁时的反倾销税幅度还是9.55%—163.36%,企业应诉还是不应诉分别很大。但此次终裁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不仅对非应诉企业征收112.64%的反倾销税,对青岛、福建等9家应诉并要求单独税率的企业也一律征收112.64%的反倾销税。在我国对外反倾销历史上,纸业可谓是最善于使用应诉这一利器维护正当权益的行业之一,迄今我国纸业已三次专就新闻纸、铜版纸、未漂白牛皮纸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
但为什么此次棉纸却在反倾销一战输得如此惨痛?原因很简单,这次应诉企业数量太少,以至于应战力量薄弱。据介绍,74家涉案企业中选择应诉的屈指可数,由于一直没有形成较强的联合应诉力度,不少业内人士早在去年2月立案初就对案件结果表示出担忧。
在利用反倾销利器方面,缘何不同纸品会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业内人士指出,与新闻纸、铜版纸的大规模生产不同,棉纸生产在我国过于分散,大多数企业的棉纸产量只占各类制品总产量的不到5%。由于产品销售收益并不多,再加上行业组织力量较弱,多方博弈下大部分企业自然地选择了不战自降。
贸易企业“内鬼”之说初现
“我们认为行业里有内鬼。”福建一家以棉纸为主要产品且参与应诉的企业这样表示。据称,“内鬼”很可能是原先从事棉纸出口贸易的企业。“这家企业原本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后来因为我们直接通过自有渠道出口,他们的棉纸进出口生意无以为继下去了。出于报复心态,他们与美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企业达成了幕后交易。”
据介绍,福建这家企业在美国商务部初裁时曾获得了10%以下的理想税率,之后美商务部前来实地核查的进展也非常顺利,不料却因“内鬼”的拖累被征以112.64%的税率。“实地核查后,我们曾一度非常乐观,甚至还计划在终裁后举行庆祝仪式,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已开始将销售中心向仍具开拓潜力的国内市场转移,希望凭借其自身的规模优势占领国内市场的更大份额。“目前我们的国内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
广东外经贸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广东虽已是全国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大省,但主要集中在纸板和瓦楞纸,棉纸产量极少且主要是贸易型企业,所以在此次反倾销中受影响较小。
相关链接
“棉纸”是指被裁切为等长的薄纸,宽度等于或大于0.5英寸,每平方米不超过29克,包括卷纸、盒装纸和折叠纸巾。我国目前棉纸年产量在10万吨左右,对外出口量也不大,但附加值高且前景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