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7日电 题:“发展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
中新社记者 朱大强
全国人大代表、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社会责任。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实实在在的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临危受命 创造辉煌
如同王祥代表所讲的,军人出身的他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韧劲,通过在基层带领职工艰苦努力,攻克一个个难关,发展中国的造纸业、发展纸材林、治理污染、变废为宝,实现了一个个辉煌。
2004年7月1日,湖南岳阳林纸集团正式更名为泰格林纸集团。岳阳林纸集团前身是岳阳造纸厂,始建于1958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下马。“文革”期间,因急需印制《毛泽东选集》又建立起来,投产时年产3万吨纸,到1997年产量达到6万多吨。30年当中产量仅增加了3万吨。
1998年7月24日,王祥正式出任岳阳纸业集团总经理,接手企业6年后,奇迹出现了。公司从原来的潜亏1.6亿元,到现在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实现利税3亿多元。产量从6万多吨增加到60多万吨,总资产从6亿多元增加到80亿元,净资产从1.9亿元增加到31亿元。
如今,集团已形成以制浆造纸生产为主导产业,林业、机械制造、科研、商贸、港口运输贸易及物流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企业。集团旗下的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集团成为国家重点企业和湖南省重点龙头企业,并一跃成为中国造纸业领军企业之一。
循环经济 强企之路
一直以来,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资金巨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被中国的企业界认定为“赔本”买卖。能不能让环保创造利润?能不能让环保由“政府强制”变为“企业自觉”行动?
泰格林纸集团成功地将环保作为一项“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产业,并获得巨大成功。近6年来,泰格的生产规模每年上一个新台阶,从1998年的6万吨到2004年的60万吨,生产规模是6年前的10倍,但是将污染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完成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新路。
2004年,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三赴泰格,探索企业治污成功之道,他感慨地说:“泰格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循环经济的典范。”
王祥倡导“林浆纸一体化”是泰格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个里程碑。1998年洞庭湖特大洪灾过后,该集团在洞庭湖区湖滩地建设纸材林基地,推动洞庭湖区综合治理,目前累计造林90多万亩。
王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取得了可喜效果,创造了四个第一:企业造林面积全国第一、成立了国内造纸业第一个林业科研中心、建立了面积达1.38万亩的全国第一苗圃、建成了亚洲第一的杨树基因库。泰格已走在全国造纸业前列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为开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
新闻媒体曾以“让造林和造纸牵起手来”为题,报道了王祥倡导并实施的“林纸一体化”成功经验,认为这种实践将引领中国造纸业的发展方向,并称之为“伟大创意。”
清洁生产 五招制胜
王祥认为:世界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在泰格集团,造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均得到了有效利用。如黑液回收提取工业用碱,白泥回收作为造纸填料,白水循环使用回收纤维,粉煤灰回收生产水泥。
王祥领导的泰格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有著名的“五招”——清洁生产、废纸制浆、综合节水、循环利用、废水治理,从而达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节约水资源,泰格正在投资8500多万元实施综合节水工程。用国际最新技术对老制浆系统进行改造,降低用水量,降低排污负荷,目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他们计划投资1.5亿元建立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质发电系统。利用造纸产生的树皮、芦苇渣、锯木屑和生物污泥等固体废弃物作为燃料发电产汽。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发电6000多万度,供汽489600吨,不但可缓解公司用电用汽紧张状况和对燃料煤的需求压力,还可形成工业总产值4910多万元/年,总利润约4050多万元/年,每年处理60000多吨固体废物。
循环经济让泰格集团由单一的造纸延伸出碱回收、水泥、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的工业门类。这些企业靠“吃”泰格的废弃物为生,既解决了泰格的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增加了财富。
目前,泰格在新的发展中按照循环经济思路,编制了循环经济工作规划,继续对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生产模式进行改革,推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方式。
泰格林纸集团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到2007年,将建设成拥有510万亩林业基地,年产商品浆、纸200万吨,年销售收入130亿元,利税超过25亿元的国际化林浆纸集团。
王祥代表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循环经济使泰格实现负能耗造纸和废水零排放,所有的废物都可以再生使用。这种循环经济在我们国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效用十分明显;在构建和谐社会层面,更是我们企业界应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