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亚橙
尽管云南省政府一再表示,发展林纸产业“是云南人民长期的期盼”,牵手金光集团也实为引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可续经营的科学发展观,但遭遇“绿色”主题,使云南生态建设的产业化道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矛盾
2004年末以来,关于云南省发展林纸产业同时引入印尼金光集团的评判声不绝于报端,金光集团“圈地毁林”之说一起,舆论哗然,一桩经济合作顿时蒙上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色调。尽管云南省政府一再表示,发展林纸产业“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云南人民长期的期盼”,牵手金光集团也实为引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可续经营的科学发展观,但遭遇“绿色”主题,使云南生态建设的产业化道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矛盾。
保护生态安全重责与贫困窘境
中国很难找出第二个大省,像云南一样,集诸多生态财富于一身。云南享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却难逃贫困的窘境。全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94%,74.3%为农村人口,其绝大部分生活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致富途径少,创业能力弱。
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郭辉军坦言:云南省因生物多样性丰富,在国际国内社会受到广泛关注,而不受关注的是,云南省虽有3.6亿亩林地资源,但老百姓看到山也富不起来,有那么好的资源,地方财政却十分贫困。他说:“云南省承担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保护生态的责任,有些不堪重任。我们既要保证国土生态安全,也要让老百姓富起来。”
在发展林纸产业备受争议的思茅,该地区10个区县,8个是国家级贫困区。其中澜沧县农民平均收入2004年为700多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0%,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不到。思茅政协副主席、林浆办主任王其明介绍说,去年实行造林项目后,思茅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东回乡2004年承包造林37000亩,老百姓得到实在收入350万元,收入那么多,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思茅财政收入不到5000万,而财政支出超过2个亿。地方经济急需大项目来带动,而林纸项目正好可以带动林道建设、交通运输、林木维护及采伐,直至今后浆纸厂兴建等等,产业链非常长。
让云南的青山绿水造福地方人民,而不是让云南人民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如何将生态资源与产业建设相结合,走出可持续经营的循环经济道路?这成为云南省各级政府关心与探索的命题。
确立林纸产业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林浆纸一体化2010年的规划报告,到2010年,中国造纸工业原料中木浆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6%提高到20%,之所以要提高木浆比例,是因为中国纸业原先采用的草浆原料,越来越无法满足大众对纸品质量的要求,同时无法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事实上,木浆比例即使提高到20%,与发达国家90%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仍是极其巨大的。按目前世界木浆净出口量的水平,中国纸业要达到20%的木浆比例,全球木浆净交易量的80%以上得提供给中国。为此,专家呼吁要在中国大力发展林产业,走“以林养纸、以纸促林”的产业道路。
云南省政府早在2003年7月就成立了“云南林纸产业发展纲要”编制组,在遵循国家政策方针,广泛听取林业、纸业、环境科学等多方专家、行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纲要”初稿,力图严谨全面地分析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于2004年9月召开高层研讨会,反复修改,通过专家论证。据云南省发改委工业处处长刘艳清介绍,“纲要”特别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在基地规模设计与区域规划中充分考虑了生态承受能力。
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云南自身的实际情况,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发改委于2004年9月29日正式发布《云南省林纸一体化发展纲要》,省林业厅还公布了多项植树造林优惠政策,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特别编撰了“云南林纸产业发展80问”,将探索林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方疑问一一做答。
据介绍,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扣除天保工程区1.8亿亩以外,现有林业用地1.84亿亩,现仅有林纸基地131.05万亩,发展林纸有巨大空间。此外,综合考虑土地肥沃程度、降雨量、光热条件等因素,可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的约8000万亩。2003年,全省林业实现总产值174亿元,与浙江、广东等一些发达省份比较,云南“大资源、小产业”的特征十分明显。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崔质涛曾公开表示:发展林纸产业是加快云南经济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是经过充分的、民主的、科学认证以后,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要决策,同时是将云南丰富的林业资源转变成经济优势的正确决策;是帮助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客观需求;也是改变我国木浆结构,提高纸品质量、减少国家纸浆进口的有效方式。
低产林改造之争
尽管云南省政府大力支持,参与项目的农民也十分欢迎,但发展人工林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争议的最大焦点是:发展林纸产业用地是否应该包括天然林地。
一些生态专家和某国际组织认为,云南没有那么富裕的荒山荒地来发展人工林,如果资源不够,则必将靠砍伐有林地来安排人工林种植。他们强调:“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系统。每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功能与作用。”“即使是植被稀疏的杂灌、荒山,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如果不被破坏,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恢复原有生态。”因此,云南并不适宜规模发展人工林。
据悉,国家森林法提出将森林分成两类:公益林和商品林。前者以追求生态效益为最大目标,后者则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两者的目标明显不同。并且,商品林中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商品林业用地中包括有林地和无林地。国家林业局规定,砍伐公益林是严格禁止和违法的,商品林可以采伐,但必须办理相应的手续,即首先须从林业系统获取采伐指标,然后在采伐前再办理砍伐证。
针对金光事件,国家林业局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金光集团在云南共造林70余万亩,其中涉及有林地9000多亩,这些采伐的木材一部分是当地农民交地前采伐的;另一部分是金光造林承包商采伐的。采伐的木材大部分被当地农民用作薪材、茅草屋改造工程等。这些林木尽管已获取采伐指标,但未办理相应的砍伐证。同时,国家林业局也充分肯定了金光集团在云南造林的积极作用,如修建公路,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在荒山荒地的造林增加了植被覆盖。
云南省林业厅则在其调查报告中呈述:“在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采伐林木蓄积24709立方米。经调查,林木的采伐主要系当地村民和造林承包商所为。其中,交地前当地村民砍伐约22000立方米,造林承包商砍伐约2700立方米。由于林分质量较差,采伐的24709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综合出材量为17300立方米,当地村民用于烧柴约14600立方米,用于当地茅草房改造约2460立方米,遗弃在造林现场约240立方米。上述林木的采伐,都已纳入澜沧县林业局下达的年度民用材(柴)采伐计划,但当地农民和造林承包商按过去的老习惯办事,未及时办理采伐许可证,属于手续不完善的问题。”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也表示,“有指标不办证的现象,在金光集团来之前就普遍存在,在全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报告同时建议:“目前我省有林地面积有27%是低产林地。低产林不具备应有的生态功能,起不到足够的防护作用且经济价值极为低下。为了加快我省林业经济发展,充分提高商品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必须对这些低产林进行有计划的更新改造,提高现有的林分质量。”
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郭辉军在今年1月份的媒体座谈会上表示,保护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公益林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是商品林要达到的目标。为了保证这两大效益的实现,必须将林地实行分类经营。商品林中的低产的天然林是可以改造的,改造是正确。只有把低林分的森林通过人工改造才能成为更高林分质量的森林。
云南思茅林浆办副主任陈建疆介绍,商品林就是以产业效益为主要目标,其中的有林地不能建工业原料林基地的说法缺乏法律依据,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以产业形式发展了工业人工林,才能缓解对天然林的压力,才能保护天然林,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林生态系统。
2003年底,云南省已有公益林面积1217.2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0.2%,在中国各省区中位居前列。已建立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湿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区168个,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云南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24%上升到了目前的52%,25年间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增长1.12个百分点。同时,云南省商品林占森林总面积的49.8%,为1.8亿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近4000万亩。
深陷此次事件漩涡中心的金光集团颇感委屈和无奈,其有关人士表示:“低产林的改造从科学上讲是合适的;并且,我们在云南的荒山荒地上种了70万亩林地。我们愿以诚恳的态度来沟通,去努力改善造林项目,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