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播出节目“工厂排放污水引起两省纠纷 历经40年终于解决”,以下是节目实录:
我们今天要给您讲一个和饮水有关的话题,一件涉及山东、河北两省,纠葛了几十年的南运河污水纠纷。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期节目,引起更多人对喝水问题的关注。即使是在今天,南运河的污染问题作为一个敏感话题,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这些关注的人群中,有着最为切身体会的,就要算南运河沿岸的百姓了。
刘宗刚的家在吴桥县的农村,就住在离南运河不远的岸边,从他家的院子走到运河的河堤上也只有一、两分钟的路程。仅仅是在吴桥一个县,像刘宗刚这样,住在南运河沿岸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靠务农为生,无论是浇地还是生活,水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刘宗刚(南运河沿岸居民):就喝河水,像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井,就一口井,其他都是上河里担水去,在家里沉,在缸里沉淀,吃河水,和运河两岸的水。
喝河里的水,这已经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了,那时候的河水几乎没有什么污染,住在南运河沿岸的老人们还都清楚地记得几十年前的情况。
记者:以前这个水干净吗?
刘宗刚(南运河沿岸居民):能吃。这附近老百姓都吃、喝这水,喝这水甜啊,也能做豆腐。
南运河沿岸居民:我经常钓鱼,来回就在这里钓鱼,这边上有可多了。
记者:那时候在这儿呆着挺舒服的?
南运河沿岸居民:嗯,那时候空气也好。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我是从62年到65年,我在这个县中学,上学,上高中,那个时候这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运河段,在这个南运河很多学生在这儿学习游泳,假期里面在这游玩,这个水质相当好的,特别是沿河两岸,老百姓用这个河水都能喝,这附近还有好多开洗澡堂子的,用这个水洗澡,特别快。
蔡朝刚,曾经担任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两年前退休,他在吴桥县作环保工作二十多年,而这二十多年,也恰恰是吴桥县和德州市因为污水污染而产生纠纷的二十多年。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它是从德州建这个造纸厂开始的,造纸厂,排这个污水,那时候毕竟不经过处理,直接从铁路上旁边有护路沟,从护路沟,这个水就往北排,一排因为德州和吴桥之间比较近,地接地,是相邻。
记者:您说的这个是……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这是六几年的事,很早的事。那时候老百姓因为这边有污水,特别臭,特别夏天,蚊蝇孳生,特别臭,老百姓也告过状,那时候就沧州地区有一个环保办公室,那时候也因为这事上中央反映过。
从德州的造纸厂向运河里排放工业废水,到下游吴桥县的老百姓告状,再到两地因此而产生纠纷,整个过程有十多年的时间,而没人能够想到的是,这场纠纷竟然会持续长达将近40年之久。在这将近4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德州还是吴桥,两地都为污水问题的解决作了大量的工作,却收效甚微。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吴桥县环保局和德州市环保局接触过,也协调过这个事,因为我们感到这个事,老百姓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了,我们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和对方的政府部门相协调,我们到德州市环保局协商过,协商后德州市方面,它认为就是说像河道排水在全国来说这个问题没解决,当时没有处理方法,所以它就说这个事,不是咱两个环保局能解决的问题,再一个它觉得从当时的《环保法》因为那时候是试行法,也没有赔偿这一说,所以说这个就搁浅了。
排放污水的情况相当复杂,不是一、两家单位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开始引起两地政府的关注。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后来上升到政府之间协调,县政府和德州市政府,后来到了沧州地区和德州地区领导协商解决。因为这个企业,不是说光德州造纸厂,还有德州这个染化厂,德州印刷厂,德州酒厂,德州电厂,德州化肥厂……,厂太多,十好几家,所以说这个事就必须要政府来解决,找哪一个厂子不行,厂子不说是我自己排的,另外还有德州市的市民排的生活污水,所以说这个事情综合的污水,所以必须两地政府来解决。
从80年代起,为了解决两地污水纠纷,吴桥和德州的联系逐渐变得频繁,可是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不少,那几年可能是79年以后,比较频繁,一年总要有那么两三次。
记者:每次都谈什么具体内容?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就是要求德州加强治理,厂家加强治理,别排污,排到吴桥的污水,达到国家标准,我们的要求是这个。
记者:对方怎么答复的?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对方就是因为资金问题,它解决不了,因为涉及到一个投资。
80年代,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也为了保证地方经济的继续发展,德州市没有完全取缔这些排污企业的经营权,而是采取了经济赔偿的办法,1988年12月,德州市环保局在通过对吴桥的实地察看后,做出了部分赔偿的决定,两地纠纷也因此得以暂时的缓解。然而,南运河污染的情况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变,依旧有大量的污水滚滚而来,夹杂着刺鼻的味道。
羊倌:看那水,它就味儿呀,它就浑,它就黑,它的水。那能喝吗?不能喝呀。
年轻人:喝不了了。从污水来了,晚上都能闻见臭味了,返上来的,这时候闻也闻不见,晚上近的时候返上来臭味。也就这样了。
记者:只能是喝井里打的水?
年轻人:对对对。
记者:平时去这河里边玩吗?
小女孩:不去。
记者:怎么不去那儿玩?
小女孩:因为那儿臭。
每到夜晚,特别是夏天,南运河河水的味道难闻,运河沿岸的百姓家家都紧闭门窗,把自己焖在屋里,以躲避这满天弥漫的臭味儿。但是,这还不算是最糟的,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运河两岸居民的饮水问题。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确确实实吴桥县这个河渠、坑塘造成了污染,严重污染,而且地下水、水井遭到污染,老百姓吃水,相当困难。
自从吴桥县上游排放大量污水,南运河遭到污染,沿岸的老百姓再也没法从运河里打饮用水,唯一的办法就只能靠打井取水了。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到我们这有一个叫马沟力这个村,就发现这个村,被污水包围着,老百姓吃水相当困难,东边一个小村就好一点。他说你这吃水怎么解决的?他说我们打了深机井,打深机井。打深机井能够解决老百姓喝水的问题,避免了地下水的污染。所以我们经过调查有300多个村庄,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求把这300多个村,每一个村打一眼深机井,解决吃水问题。
蔡朝刚提到的深机井指的是深度在300米以上的深水井,只有这样的水喝到肚子里才踏实,但是这只是个愿望,最终,深机井还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而不了了之。即使是现在,运河沿岸村民用来饮水的机井也只有40米深。
刘宗刚(南运河吴桥段沿岸居民):40米是生产队打的。
记者:40米怎么样,这水?
刘宗刚(南运河吴桥段沿岸居民):40米现在喝的、吃的都是。
40米虽然不够深,但是这已经是目前全村最深的机井了。在此之前,刘宗刚曾经自己打过四口井,那是在运河水已经没法再喝了以后,70年代初,刘宗刚打了家里的第一口井以解决喝水问题。
记者:这几个井分别是什么时候打的?
南运河吴桥段沿岸居民:73年回来以后,74年,75年,75年打了一个八米的,这一年多,打了一个十二米的,这是76年、77年,最后又打了一个十六米的,就是脚底下的这个,随后这个24米,我才不打了,没办法,现在水也是抽上来的水,那股子味……
记者:只能是越来越深?
南运河吴桥段沿岸居民:越来越深,而且越来越深,而且它渗透力太大了,是黑的,这个味一直到现在还是不变,臭味。
直到去年,这起长达将近40年的污染纠纷终于在南运河的环境保护协调会上画上了句号,在这次协调会上,山东省和其他几个位于运河沿线的省份做出承诺,不会再向运河里排放污水,这不仅对吴桥的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就是整个运河流域,这也将是一场令人期待的变革。然而,长达几十年的废水污染早已经让运河两岸变得千疮百孔:土地碱化、地下水污染和常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所有这些都给生活在运河两岸的居民造成了深深的伤害,要想让整个运河流域恢复到40年以前的状况,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这是当时污水从这里流过的时候,侵蚀河床,因为它造纸厂有好多碱性废液,就沉到地面上了,地面上以后经过太阳一蒸发就形成了白的碱性物质,这个水如果浇到地里边,影响庄稼生长。
记者:两边庄稼的灌溉用什么水,用这个水?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原来的时候是用河水浇地,后来污染以后,老百姓浇了以后就死苗,老百姓就不用这个浇了。
尽管从2004年开始,污水已经不再光顾这条河道,但是长达几十年的污染侵蚀早已经使运河沿岸的土地变得面目全非了。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这个在春天的时候,经过蒸发以后,能蒸发的水分跑走了,剩下的碱性物质有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层茧。
记者:从地面往下这个浅层的基本上都有这个?
蔡朝刚(吴桥县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都有这个污染,因为它多年污染,这个渗透比较深。
多年污染给吴桥百姓留下了深深的祸患,好在问题已开始得到解决。为此,处在上游的德州市付出了很大努力,为了解决眼前南运河的污水问题,山东德州的环保部门作了整体规划,首先,他们对所辖的企业作了明确的排污规定,作为德州市的排污大户,造纸厂成为重点监察的对象。
记者:以前没有这个处理厂的时候这些污水怎么处理呀?
谢兴华(山东德州华北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污水在97年以前,都是混排的。
记者:直接排出去了?
谢兴华(山东德州华北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对,97年通过达标以后,通过省政府验收以后,就达标了。
现在,德州的造纸企业不仅要在生产上投资,还要花大价钱用于污水处理,但是仅仅对工矿企业执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还远远不够,德州市还投资上亿元修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
谢树宁(德州市污水处理厂厂长):原来德州市的污水,有相当一部分污水都排到彰卫南运河里去了,然后通过彰卫南运河直接流到河北,污染别的地方,就因为这个事情,德州市就投资这么多,下了很大决心投资建了我们这个厂。这样,现在我们厂就正好把整个德州市市区的污水基本上全汇到我们厂来进行处理,现在就是德州市区往彰卫南运河就基本上不再排放任何污水了。
面对大量污水,德州采取的是综合治理的办法,靠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染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措施。
车俊山(德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支队副职队长):我们德州市环保局就是采用明察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就是针对企业偷排偷放,以及违法行商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查处,检查企业1126家,对53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对20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关停11家违法企业,对3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指令。
尽管作了大量的工作,德州市作为南运河污染纠纷的焦点,还是承担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其实在这场长达几十年的纠纷中,德州也有自己的委屈。
杜会利(德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因为当时的环境,排放的废水,彰卫南运河它的流程非常长,上面有河南、有山西、有河北的一部分,还有山东,德州市的,河北虽然是告我们德州,但是我们德州市承担了上面下来的污水,大量的污水,致使那些污水通过德州流下去的,所以国家(环保)局调查的时候就认定,德州和吴桥的纠纷,不单是这两家的问题,而是整个流域的污染问题。
作为大运河的沿岸城市,德州市自身也承担着来自上游省份和城市的污水压力,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调查统计:德州市上游向南运河排放的污水量为7.60亿吨,其中河南省为4.97亿吨,占65.4%,山东省占18%,而德州市的排污量占不到总量的3%。
杜会利(德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南运河,上面下来的污水,量非常大,对德州的污染非常大,实际上,从95年以后,南运河基本不下排污水了,那些污水都流到德州来了,德州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每年南运河下来5、6个亿的水,多的时候,十几个亿,都经过德州的200多公里的河道往下流。
从2004年开始,为了履行不再向南运河排放污水的承诺,德州市,乃至山东省开始把大量来自上游的污水消化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并且通过另辟河道来解决污水排放的问题。这就是四女寺水利枢纽,它位于德州市的郊区,在2004年之前,上游污水就是通过这里排放到下游的吴桥等地的。而现在,几乎全部的污水都要流经德州境内,然后改道排走。
杜会利(德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建设了一个南运河的改排工程,这个工程处理的主要是德州市西部和南运河两岸的污水,将他们的污水搜集起来,通过一个10公里的管网,送到氧化塘,它是氧化塘技术、氧化塘工程,通过处理以后,改排到漳运新河,现在德州市基本上没有污水往南运河再排放了。
谢万敬(漳卫南运河污水改排工程管理处主任):就是这个工程没有建成之前,我们德州市污水是排入南运河,然后经过南运河,最后排入河北省吴桥县,就是对河北省吴桥县有一定的污染,2003年工程建成之后,我们通过管网搜集,然后再通过泵站进入我们的氧化塘,进行一、二、三级,氧化塘进行处理,处理完了之后再通过排水河道排入漳卫新河,就不再污染河北省吴桥县了。
吴桥,只是南运河沿岸的一个小县城,还有更多的像吴桥一样的城市、农村分布在运河的两岸。它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水,和因为水而来的困难。而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象我们节目里提到的刘宗刚老人一样,无时无刻不盼望着,从运河流过的水,带来的不再是污染,而是清澈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