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日前启动“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开展了以“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环境”为主题的人大执法检查。记者在随同采访中看到,许多造纸企业偷排、暗排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马利民说:“造纸是宁夏最大的水污染行业,也是黄河水污染治理的关键。宁夏造纸企业年产生工业废水2270万吨,每天达76000吨。宁夏这些年先后投入7.5亿元治污,其中近4亿元用于造纸行业的废水治理。”
宁夏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9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2。严重的污染更加重了宁夏水资源危机。经过几年来艰苦的努力,宁夏的工业废水总排放量已经大大下降。治污成效显著,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检查组在超标排污的吴忠市星月造纸厂看到,本应4小时记录一次的排污处理运行情况,上午10时已经记到了下午4时。厂长马明选说,完全排污达标可以做到,但要增加成本。看到周围造纸厂、淀粉厂在超标排放,自己厂也就超标排放了。
同行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治理1吨工业废水需1.2元,以年产1万吨纸制品的造纸企业来说,每天治污设备运转增加的成本要近万元,可“节省”下来之后就变成了利润。万一被环保执法部门抓到会怎样?吴忠市环保局马光军局长算了一笔账:环保执法的最高罚单是10万元,2004年,市环保局向违规造纸企业开出总计13万元的15张罚单,在支出1.7万元的诉讼和执行费后,最后只收缴了6.3万元。
正是由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一些小造纸企业才会超标排污。而执法检查受技术、设备等的制约,难免顾此失彼。目前,需花费十几万元的快速检测仪,整个宁夏没有一台。在此次执法检查中,夜间进行的暗访更加重了人们对部分企业超标排污的忧虑。白天检查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好的企业,晚上治污设备或是没有运转,或是检查组到了之后才匆忙运转。一家企业的员工在私下对记者说,他们的企业应对上级检查,采取的办法就是:“打开机器迎接,关上机器欢送!”
环保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这种状况尽管与环保部门执法监管不够有关,但客观上造纸企业收购稻草、芦苇等原材料能给农民带来利益,同时也能为政府缓解就业压力、提供税收,这些也是一些地方政府难以对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下“猛药”的原因。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俊廷指出,从源头减少废水排放是关键。“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是一个办法。所谓集中,就是将污染源最严重的制浆从造纸企业分离出来;所谓分散,就是在目前一时还做不到的情况下,加强执法监管,政府要扶持大企业,关闭小造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