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三角频道8月12日电 在许多人眼中,又黑又臭的造纸废水污泥是污染环境的废物,然而技术人员却运用纳米技术,将它变成了纳米再生纸。这便是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造纸废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科技示范”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日前,笔者走进了项目承担单位、地处诸暨上峰集团有限公司的纳米再生纸生产厂房,只见工人们正用铁锹将黝黑的污泥和废纸送入打浆机。“在打浆机打出纸浆之后,往纸浆里加入纳米填料,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包装用瓦楞纸。”项目负责人、公司副总经理俞国强指着打浆机旁的一袋白色粉末对笔者说,这就是整个生产工艺中的关键原料——纳米蒙脱土颗粒(蒙脱土是一种天然矿物)。这种单层厚度只有十亿分之一米(即1纳米)左右的蒙脱土颗粒看上去和普通面粉没什么两样,然而将它添加到纸浆后,就像强力黏合剂一样迅速地和纸浆纤维紧紧黏合在一起,然后就能生产出光滑平整、防水性强的优质瓦楞纸。
我省每年要产生造纸废水污泥约60万吨,通行的办法是填埋和焚烧,既污染了环境,也使污泥中大量的纸纤维白白浪费。2002年我省将这个“老大难”问题确立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最终由绍兴联科造纸环保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上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经过反复试制,技术人员最终得到了利用污泥来造纸的最佳配方。
俞国强细细算了一笔账:一吨再生纸的市场价格为2500元,除去成本,一吨污泥可净赚500元。上峰集团据此率先在我省建成了一个年产5万吨纳米再生纸的示范工程,每年可“吃”掉3万吨污泥,年销售额近亿元。这一成果于去年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
专家认为,这项技术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造纸废水污泥找到了一条循环利用的新路,且因其经济效益巨大适合在企业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