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小型胶印机技术大体分为以欧美技术为代表和以日本技术为代表两种,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技术占主导。欧美派有海德堡的GT052、SM52、SM46等机型,美国的大卫臣等产品以及英国基士得耶等;日本派则以日本滨田和日本利优比两家小型胶印机生产公司为主 。欧美派产品貌似其人,机型高大笨重但实用,日本派以轻巧、灵活见长。我国目前以日本技术模式生产或仿造产品占市场的90%强(不含进口产品)。
国内通常将印刷幅面在660mm * 470mm尺寸以下(含660mm尺寸)的胶印机归为“小胶印”的行列,这种说法与“轻胶印”有所区别。传统“小胶印”,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其类型包括从大八开、六开、五开、四开等各个类型产品,比如市面上威海滨田速能达Splendor52A系列产品(从日本滨田引进),已经从完全意义上打破了传统“小胶印”的含义,无沦从印刷质量、自动化程序等方面都归入高级胶印机,可与世界先进产品海德堡速霸SM452相媲美。
小型胶印机制造技术在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这与日本的经济形式、社会环境如高节奏、紧张的工作、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日本的小型胶印机,在世界小型胶印机市场也占了半壁江山,如利优比、滨田与海德堡在小型胶印机市场成三足鼎立之势,滨田主机在英国贴牌改装为我国熟知的分体式卷筒票据印刷机——英国罗塔,我国小型胶印机制造技术形成以日本技术占主导,固然与地缘优势有关,比如台湾大总、深圳滨华最早成功在国内引进日本滨田,更是日本机械制造工业在世界范围内极大影响的一个小缩影。国内大量仿滨田产品的推出,说明了国人对日本技术的认可和推崇。当然也与德国海德堡技术较高而难与仿制有关。近几年国际数码技术,尤其2001年德鲁巴展会后,数码印刷已实实在在投入市场,而CTP技术离大规模普及已为期不远,构成对小型胶印机市场潜在威胁,小型胶印机市场的走向让一些有识之士陷入了深思。
我国小型胶印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设备技术和工艺大部分从日本引进或者仿造日本技术生产,如威海滨田,合资企业,直接引进日本技术;营口冠华,股份企业,最早购买口本东航图纸生产YKl800;潍坊华光,股份企业,最早生产仿滨田产品WF47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不少企业纷纷进入小型胶印机市场,印机制造业空前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小型胶印机制造企业全国已有80余家,有一定生产规模(年产销量在300台以上)的约占10%。其中,除北京多元化采用仿美国产品技术外,其他企业多数以日本技术(或仿日本技术)生产。目前许多小型胶印机企业除威海滨田、威海印机(前身威海印刷机械厂)、营口冠华(原营门复印机厂)有限公司等几个企业外,多是在1998年以后成立或投产六开或其他小型胶印机,在五年间发展起来,比如潍坊华光、北京多元、北人二印、潍坊东航、温州威雁、潍坊长城、广西金牛、烟台五洲等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消费群。
目前,我国小型胶印机市场的发展情形,极其类似于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战国”时期。如今日本经过多年的市场磨合,小型胶印机制造企业仅有利优比(原良明)和滨田。在中国多仿滨田产品,主要是因为其设计简约,经济实用之故。曾经风光一时的东航、筱原、光文堂等逐渐退出市场,以质量过硬、技术著称的桥本,也于2000年被并入滨田。与一衣带水的口本相比,我国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仍较弱,技术创新做得不够,有利就“大干快上”的弊病在印刷机制造业有所展现,一些根本没有印刷方面经验甚至常识或者根本没有加工能力,仅依靠某企业的外协加工点,购零配件组装的企业(或作坊)并不鲜见。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监管的不到位,难免使产品良莠不齐,对消费者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害,巾市场杠杆的作用短时间还不明显。
客观地讲,我国从“铅与火”铅印过渡到“光与电”的胶印,经过了漫长岁月。而小胶印经过短短几年就与国际接轨,部分企业出口额连年上升,并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得到跳跃式的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企业在总体实力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技术研发力量、综合管理水平、市场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小胶印机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品牌产品越来越在市场中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