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陈子国没有料到,祖辈传下来的造纸术,现在成了他致富的门道,每年造纸可收入l万多元,且还要不时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
有关部门在作思林电站移民调查时,惊奇地发现在文家店镇乌江边,古法造纸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并是当地群众重要的经济支柱。
思南县文家店镇地处乌江边,两岸竹林密布,溪流潺潺。拥有丰富的造纸资源。每年春天,当地农户将嫩竹砍来,浸泡在石灰水池中,预备作造纸的原料。4个月后,嫩竹已被石灰水浸烂,就可用造纸了。自此一年四季,只要有空闲,群众就从石灰池中取出一部分竹筋,放在石碾子里碾粹,再投在拌有构树叶的水池中,荡成纸浆造纸。这样造纸法,原始古老而简单,据传是蔡伦所传,所以每家都供奉有蔡伦像。
乌江边的这些造纸群众,一般利用农闲时间造纸,因而农活造纸两不误。平常的一个家庭,仅造纸就可增加收入l万余元,造纸已成为他们的最主要的收入。据该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现在全镇造纸的群众有近百户,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定期有石阡、凤冈、余庆等地的贩子上门收购,每年可创产值100余万元。
文客店镇乌江边的古法造纸,既是当地群众的致富门路。也成了乌江农家旅游的一个品牌,经常有参加农家游的客人前来参观。由于乌江思林电站的修建,大多数造纸作坊和房舍要被电站蓄水后淹没,但当地政府和移民部门已提出,把造纸列入移民规划中去,保证当地群众在搬迁后仍能继续传承这一古老的技术,并作为未来库区旅游的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