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aper.com.cn
2005-11-12
环保局 |
近年来,环保局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截至10月底,我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5天;蟒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87.5%,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均超过省、市环保责任目标进度,受到省政府通报肯定。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连续10年举办“济源环保世纪行”新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治理污染的好典型,推广好经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在每年“6•5”世界环境日期间,由主管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和署名文章,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以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为中心,并结合各阶段环保中心工作,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栏、专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四是设立环保热线电话12369,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举报。 二、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实行工作“零报告”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报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省控断面水质情况,确保环保问题发现及时,解决到位。二是完善环保执法监管网络。新建成了蟒河南官庄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市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监察支队的标准化建设也正在紧张进行中。三是坚持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各单位、各企业“一把手”对环保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对当地环境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高度关注,亲自调查研究,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组织到位。四是严格落实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把环保目标纳入各乡镇办事处、有关局委及重点企业的年度责任目标,严格进行考核。 三、严格项目审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根据国家和全省“十五”环保规划,制定了《济源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济源市2003—2005年环境污染防治方案》,明确要求:全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标准和要求的项目,严禁批准建设。今年以来,共上报省环保局审批项目5个,市批项目75个,验收建设项目8个,所有审批项目均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规定,建设项目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对无污染、少污染以及转制换牌的项目,大力扶持,从速从简审批。目前,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大、社会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如煤化工、石晶光电、水处理剂、生物农药、聚芳硫醚、纳米材料、煤炭配套机电产品等已相继开工投产,使我市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对水泥产业结构进行重点调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我市将提前1年,即在2006年年底前关闭淘汰所有水泥企业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对保留的水泥企业,强化环保监管,凡发现超标排污,或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坚决停产整顿。 四、严格执法监督,强化污染治理 一是结合全省统一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制订了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工作台帐制度,对全市范围内近年审批的建设项目、企业排污情况及已关闭的“十五小”和“新五小”污染企业死灰复燃现象进行全面检查,摸清企业污染现状,并采取断电措施予以打击:对正兴玉米淀粉生产线和克井柿槟小造纸、市区西北的小土焦等“十五小”企业,全力叫停。目前,已有28家企业或生产线被叫停,超出省定目标21家,尤其是中原纸业、三龙纸业和太行再生纸生产线的依法关停,使蟒河和解放河水质得到极大的改善;对未经审批、无环评手续、导致污染加重的建设项目,如电解铅、合金铅、电极板、泡花碱以及下街的小制革等,责令其限期治理或依法关闭取缔;对在城市集中供热、集中供气覆盖区域内的25台燃煤锅炉依法进行关闭,目前,已关闭到位12台,11月底前将全部关闭到位。二是以二氧化硫、粉尘治理为重点,强化企业排放物治理。要求企业大力开展废气脱硫治理,并实行限期治理制。目前,豫源化电1#、6#、7#炉废气脱硫工程基本结束,济钢粉尘治理近期可完成;豫光金铅治炼尾气治理已完成招标,万洋铅业、金利冶炼2家企业尾气脱硫治理已完成。同时,要求重点排放二氧化硫的企业安装二氧化硫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现二氧化硫排放状况及时监管。三是以开展清洁生产试点为契机,出台扶持意见,鼓励企业深度治理污染。四是抓住国家正在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机遇,争创循环经济示范市,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多家大型企业均已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如济钢采用高炉喷煤和高炉煤气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豫港焦化已初步形成煤—焦—化循环体系,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
| |